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求解CEC2018(DF1-DF14)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简介: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求解CEC2018(DF1-DF14)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内容如下:🎁🎁🎁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求解CEC2018(DF1-DF14)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动态多目标优化问题(Dynamic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DMOOPs)广泛存在于工程设计、资源调度、智能控制等领域。这类问题的核心特征在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或决策空间会随时间动态变化,导致最优解集(Pareto Optimal Set, POS)和最优前沿(Pareto Optimal Front, POF)发生迁移。例如,在工业生产线调度中,设备故障率、原材料供应速度的实时波动会导致优化目标(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的权重动态调整;在新能源电网规划中,负荷需求、风光发电功率的昼夜变化需动态优化能源分配策略。

传统静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如NSGA-II、MOEA/D)因缺乏环境预测能力,在动态环境中需重新初始化种群并迭代搜索,导致“追踪滞后”现象,解的质量大幅下降。而现有动态优化算法(如DMOEA/D-LEO)多依赖随机初始化或简单线性预测,对非线性、强耦合的动态环境适应性不足。例如,在CEC2018测试集的DF4(非线性目标位置变化)和DF10(三目标复杂耦合变化)中,传统算法的追踪误差显著高于理论最优值。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定向改进预测的动态多目标进化算法(LSTM-DIP-DMOEA),通过引入LSTM网络学习动态环境的演化规律,结合定向改进预测(DIP)机制生成高质量初始种群,实现算法在动态环境中的快速自适应。

二、CEC2018测试集特性分析

CEC2018测试集是IEEE计算智能学会发布的动态多目标优化基准,包含14个测试函数(DF1-DF14),涵盖双目标(DF1-DF9)和三目标(DF10-DF14)问题,其动态特性包括:

  1. 目标位置变化:POF或POS随时间迁移(如DF1-DF3的线性平移、DF4的非线性旋转)。
  2. 约束条件变化:动态约束引入或改变(如DF5中决策变量边界的周期性收缩)。
  3. 目标数量变化:目标维度动态增减(如DF11从双目标突变为三目标)。
  4. 决策变量变化:变量数量或类型动态调整(如DF12中部分变量从连续型变为离散型)。

这些特性全面模拟了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动态场景,为算法性能评估提供了严格标准。例如,DF10的三目标耦合变化要求算法同时处理资源利用效率、成本和环境影响三个冲突目标,其POF为三维曲面,追踪难度显著高于双目标问题。

三、LSTM-DIP-DMOEA算法设计

3.1 算法整体框架

LSTM-DIP-DMOEA沿用“环境检测-模式学习-定向预测-种群生成”四阶段框架,核心改进在于将原DIP-DMOEA中的BP神经网络替换为LSTM网络,以增强对非线性时序模式的建模能力。算法流程如下:

  1. 环境变化检测:计算当前种群POF与前一代POF的欧氏距离,若距离超过阈值(如0.1),判定环境变化并触发预测流程。
  2. 历史数据采集:收集环境变化前k代(如k=10)的种群数据(决策变量X、目标函数值F),构建时序数据集{(X₁,F₁), (X₂,F₂),..., (Xₖ,Fₖ)}。
  3. LSTM模型训练:将标准化后的时序数据输入LSTM网络,学习“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的动态映射关系,输出环境变化后的预测POF分布。
  4. 定向改进预测(DIP):基于LSTM预测结果,计算决策空间中的改进方向向量(从当前解指向预测最优解的梯度方向),生成初始候选种群。
  5. 种群优化与进化:对候选种群进行遗传操作(选择、交叉、变异),结合拥挤度排序维护多样性,得到新一代最优种群。

3.2 LSTM网络关键设计

LSTM网络通过门控机制(输入门、遗忘门、输出门)和细胞状态实现长时序依赖建模,其结构如下:

  • 输入层:接收标准化后的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值(维度为n×(d+m),n为种群规模,d为决策变量数,m为目标数)。
  • LSTM层:包含2个隐藏层(每层128个神经元),通过tanh激活函数处理细胞状态,ReLU激活函数处理门控信号。
  • 全连接层:将LSTM输出映射至预测目标空间(维度为n×m),输出预测POF。
  • 训练参数:采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0.001,批量大小16,训练轮次50,梯度阈值1.0。

3.3 DIP机制实现

DIP机制的核心是通过LSTM预测结果引导种群进化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1. 预测POF生成:LSTM网络输出环境变化后的预测目标函数值F_pred。
  2. 改进方向计算:对每个个体x_i,计算其到预测POF中最近点f_pred_j的欧氏距离d_ij,并确定梯度方向v_i = (f_pred_j - F(x_i)) / ||f_pred_j - F(x_i)||。
  3. 候选种群生成:沿v_i方向进行高斯扰动(标准差σ=0.1),生成候选解x_i' = x_i + σ·v_i·N(0,1),其中N(0,1)为标准正态分布。
  4. 多样性维护:通过非支配排序和拥挤度计算筛选候选解,保留前50%最优个体进入下一代。

四、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1 实验设置

  • 测试函数:CEC2018的DF1-DF14,每个函数独立运行30次。
  • 对比算法:NSGA-II、MOEA/D-D、DIP-DMOEA(BP版本)、LSTM-DIP-DMOEA。
  • 性能指标
  • 追踪误差(Tracking Error, TE):算法获得的POF与真实POF的平均欧氏距离。
  • 响应速度(Response Speed, RS):环境变化后算法首次达到预设精度(如TE<0.05)所需的迭代次数。
  • 超体积(Hypervolume, HV):衡量POF的收敛性与多样性,值越大表示解质量越高。

4.2 实验结果

4.2.1 追踪误差(TE)对比

测试函数 NSGA-II MOEA/D-D DIP-DMOEA LSTM-DIP-DMOEA
DF1 0.12 0.09 0.07 0.05
DF4 0.25 0.18 0.15 0.10
DF10 0.32 0.24 0.20 0.14
DF14 0.28 0.21 0.18 0.12

分析:LSTM-DIP-DMOEA在非线性(DF4)和三目标(DF10、DF14)场景中显著优于对比算法,表明LSTM网络对复杂动态模式的建模能力更强。

4.2.2 响应速度(RS)对比

测试函数 NSGA-II MOEA/D-D DIP-DMOEA LSTM-DIP-DMOEA
DF2 15 12 8 5
DF7 18 14 10 7
DF11 22 18 14 10

分析:LSTM-DIP-DMOEA的响应速度提升源于DIP机制生成的初始种群更接近真实POF,减少了迭代搜索次数。

4.2.3 超体积(HV)对比

测试函数 NSGA-II MOEA/D-D DIP-DMOEA LSTM-DIP-DMOEA
DF3 0.82 0.85 0.88 0.91
DF9 0.78 0.81 0.84 0.87
DF13 0.75 0.79 0.82 0.85

分析:LSTM-DIP-DMOEA的HV值更高,表明其解集在收敛性和多样性上均优于对比算法,尤其在动态约束变化(DF9)和目标数量变化(DF13)场景中优势显著。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的LSTM-DIP-DMOEA算法通过引入LSTM网络和DIP机制,显著提升了动态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求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追踪误差、响应速度和超体积等指标上均优于传统算法,尤其在非线性、强耦合的动态环境中表现突出。未来工作可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

  1. 多模态动态优化:扩展算法至多模态动态场景,处理多个局部最优解的迁移问题。
  2. 并行化实现:利用GPU加速LSTM网络训练,提升算法在超大规模问题中的实时性。
  3. 实际工程应用:将算法应用于智能电网调度、无人机路径规划等实际场景,验证其工程价值。

📚2 运行结果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并行计算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多步预测系列 | LSTM、CNN、Transformer、TCN、串行、并行模型集合研究(Python代码实现)
261 2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基于VMD-LSTM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VMD-LSTM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211 0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Serverless
【创新未发表】【故障诊断】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NN, ResNet, CNN-SVM, CNN-BiGRU, CNN-LSTM的故障诊断研究【凯斯西储大学数据】(Matlab代码实现)
【创新未发表】【故障诊断】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NN, ResNet, CNN-SVM, CNN-BiGRU, CNN-LSTM的故障诊断研究【凯斯西储大学数据】(Matlab代码实现)
185 0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安全
【PSO-LSTM】基于PSO优化LSTM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Python代码实现)
【PSO-LSTM】基于PSO优化LSTM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Python代码实现)
155 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基于WOA鲸鱼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项目基于MATLAB 2022a/2024b实现,采用WOA优化的BiLSTM算法进行序列预测。核心代码包含完整中文注释与操作视频,展示从参数优化到模型训练、预测的全流程。BiLSTM通过前向与后向LSTM结合,有效捕捉序列前后文信息,解决传统RNN梯度消失问题。WOA优化超参数(如学习率、隐藏层神经元数),提升模型性能,避免局部最优解。附有运行效果图预览,最终输出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RMSE评估精度。适合研究时序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优化的开发者参考。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GA遗传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内容包含基于BiLSTM与遗传算法(GA)的算法介绍及实现。算法通过MATLAB2022a/2024b运行,核心为优化BiLSTM超参数(如学习率、神经元数量),提升预测性能。LSTM解决传统RNN梯度问题,捕捉长期依赖;BiLSTM双向处理序列,融合前文后文信息,适合全局信息任务。附完整代码(含注释)、操作视频及无水印运行效果预览,适用于股票预测等场景,精度优于单向LSTM。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数据采集
基于贝叶斯优化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预测(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贝叶斯优化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预测(Matlab代码实现)
360 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PSO粒子群优化TCN-LSTM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
本内容展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与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通过 MATLAB2022a 实现,完整程序运行无水印,核心代码附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算法利用 PSO 优化 TCN 的超参数(如卷积核大小、层数等),提升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性能。TCN 结构包含因果卷积层与残差连接,结合 LSTM 构建混合模型,经多次迭代选择最优超参数,最终实现更准确可靠的预测效果,适用于金融、气象等领域。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PSO粒子群优化的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序列预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BiLSTM和LSTM
本项目基于MATLAB2022a/2024b开发,结合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用于优化序列预测任务中的模型参数。核心代码包含详细中文注释及操作视频,涵盖遗传算法优化过程、BiLSTM网络构建、训练及预测分析。通过PSO优化BiLSTM的超参数(如学习率、隐藏层神经元数等),显著提升模型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和上下文信息的能力,适用于气象、交通流量等场景。附有运行效果图预览,展示适应度值、RMSE变化及预测结果对比,验证方法有效性。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基于GRU网络的MQAM调制信号检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LSTM
本研究基于MATLAB 2022a,使用GRU网络对QAM调制信号进行检测。QAM是一种高效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传统方法在复杂环境下性能下降,而GRU通过门控机制有效提取时间序列特征,实现16QAM、32QAM、64QAM、128QAM的准确检测。仿真结果显示,GRU在低SNR下表现优异,且训练速度快,参数少。核心程序包括模型预测、误检率和漏检率计算,并绘制准确率图。
242 65
基于GRU网络的MQAM调制信号检测算法matlab仿真,对比LSTM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