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智能体编队】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非线性输入的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研究(Matlab代码复现)

简介: 【多智能体编队】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非线性输入的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研究(Matlab代码复现)

  💥💥💞💞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内容如下:🎁🎁🎁

⛳️赠与读者

👨‍💻做科研,涉及到一个深在的思想系统,需要科研者逻辑缜密,踏实认真,但是不能只是努力,很多时候借力比努力更重要,然后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点和启发点。建议读者按目录次序逐一浏览,免得骤然跌入幽暗的迷宫找不到来时的路,它不足为你揭示全部问题的答案,但若能解答你胸中升起的一朵朵疑云,也未尝不会酿成晚霞斑斓的别一番景致,万一它给你带来了一场精神世界的苦雨,那就借机洗刷一下原来存放在那儿的“躺平”上的尘埃吧。

    或许,雨过云收,神驰的天地更清朗.......🔎🔎🔎

💥1 概述

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非线性输入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研究文档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在无人机协同、无人艇集群作业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针对系统非线性输入(如执行器饱和、摩擦等)及动态环境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编队控制策略,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实现多智能体系统的稳定编队。研究结合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自适应律,并利用神经网络逼近未知非线性项,解决模型不确定性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处理非线性输入干扰,提升编队控制的鲁棒性与适应性。

1. 引言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通过协调多个智能体的运动,使其形成并保持特定队形以完成复杂任务,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灾害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实际应用中系统常面临以下挑战:

  • 非线性输入:执行器饱和、死区、摩擦等物理限制导致控制输入呈现非线性特性,影响编队精度;
  • 模型不确定性:系统参数未知或时变,传统控制方法难以保证稳定性;
  • 动态环境干扰:外部扰动(如风场、海流)可能破坏编队队形。

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能够适应系统动态变化与模型不确定性,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聚焦非线性输入多智能体系统,研究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编队控制方法,旨在提升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编队性能。

2.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2.1 多智能体系统动力学模型

考虑由 n 个智能体组成的多智能体系统,第 i 个智能体的动力学模型为:

image.gif 编辑

2.2 编队控制目标

设计控制律 ui,使多智能体系统满足:

  1. 一致性约束:所有智能体状态趋于一致或形成期望相对位置关系;
  2. 鲁棒性:在非线性输入与外部扰动下保持编队稳定性;
  3. 适应性:自动调整参数以适应模型不确定性。

2.3 非线性输入特性

非线性输入可表示为:

image.gif 编辑

3. 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

3.1 编队误差定义

定义智能体 i 的编队误差为:

image.gif 编辑

3.2 自适应控制律设计

针对非线性输入与模型不确定性,设计控制律:

image.gif 编辑

3.3 自适应律设计

image.gif 编辑

3.4 神经网络逼近未知非线性

image.gif 编辑

4. 稳定性分析

4.1 Lyapunov函数设计

构造复合Lyapunov函数:

image.gif 编辑

4.2 稳定性证明

计算 V˙ 并利用Barbalat引理证明:

  • 编队误差 ei 渐近收敛于零;
  • 自适应参数 θ^i、W^i 有界;
  • 系统在非线性输入与外部扰动下保持稳定。

5. 仿真与实验验证

5.1 仿真设置

  • 智能体模型:采用二阶积分器模型模拟无人机/无人艇运动;
  • 非线性输入:引入执行器饱和(umax=5)与死区(宽度 δ=0.5);
  • 通信拓扑:有向图,包含一棵有向生成树;
  • 对比方法:传统PID控制、无自适应补偿的控制方法。

5.2 仿真结果

  • 编队收敛性:自适应控制方法下,智能体在 t=15 秒内形成期望队形,而传统方法出现超调与振荡;
  • 鲁棒性测试:引入风场扰动(ξi(t)=0.5sin(t)),自适应方法编队误差波动小于 0.1 米,传统方法误差达 0.5 米;
  • 参数适应性:系统参数突变(如质量增加 20%)时,自适应参数自动调整,编队快速恢复稳定。

5.3 实验平台

搭建基于TurtleBot3机器人、ROS与光学动作捕捉系统的多智能体实验平台,验证算法在实际场景中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方法在避障、输入受限等条件下仍能保持编队稳定性。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算法的非线性输入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方法,通过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与神经网络逼近未知非线性,有效解决了执行器饱和、模型不确定性等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编队收敛速度、鲁棒性与适应性方面优于传统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 事件触发控制:减少通信负担,提升系统实时性;
  • 深度学习融合:利用强化学习优化自适应律设计;
  • 大规模集群控制:扩展至百量级智能体系统的编队控制。

📚2 运行结果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image.gif 编辑

🎉3 参考文献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效果以运行结果为准)

image.gif 编辑

资料获取,更多粉丝福利,MATLAB|Simulink|Python资源获取【请看主页然后私信】

相关文章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水下图像增强融合算法】基于融合的水下图像与视频增强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水下图像增强融合算法】基于融合的水下图像与视频增强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09 0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使用哈里斯角Harris和SIFT算法来实现局部特征匹配(Matlab代码实现)
使用哈里斯角Harris和SIFT算法来实现局部特征匹配(Matlab代码实现)
104 8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基于导向滤波的暗通道去雾算法在灰度与彩色图像可见度复原中的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基于导向滤波的暗通道去雾算法在灰度与彩色图像可见度复原中的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
29天前
|
数据采集 分布式计算 并行计算
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MATLAB
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MATLAB
101 2
|
2月前
|
传感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MATLAB|主动噪声和振动控制算法——对较大的次级路径变化具有鲁棒性
169 3
|
2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算法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多光谱滤波器阵列设计的最优球体填充】使用MSFA设计方法进行各种重建算法时,图像质量可以提高至多2 dB,并在光谱相似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Matlab代码实现)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基于MVO多元宇宙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matlab仿真
本程序基于MATLAB实现MVO优化的DBSCAN聚类算法,通过多元宇宙优化自动搜索最优参数Eps与MinPts,提升聚类精度。对比传统DBSCAN,MVO-DBSCAN有效克服参数依赖问题,适应复杂数据分布,增强鲁棒性,适用于非均匀密度数据集的高效聚类分析。
|
1月前
|
开发框架 算法 .NET
基于ADMM无穷范数检测算法的MIMO通信系统信号检测MATLAB仿真,对比ML,MMSE,ZF以及LAMA
简介:本文介绍基于ADMM的MIMO信号检测算法,结合无穷范数优化与交替方向乘子法,降低计算复杂度并提升检测性能。涵盖MATLAB 2024b实现效果图、核心代码及详细注释,并对比ML、MMSE、ZF、OCD_MMSE与LAMA等算法。重点分析LAMA基于消息传递的低复杂度优势,适用于大规模MIMO系统,为通信系统检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方案。(238字)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高创新】基于优化的自适应差分导纳算法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高创新】基于优化的自适应差分导纳算法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Matlab代码实现)
188 14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负载均衡
结合多种启发式解码方法的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用于解决带工人约束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Matlab代码实现)
结合多种启发式解码方法的混合多目标进化算法,用于解决带工人约束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题(Matlab代码实现)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