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微调使GPT3成为了可以聊天发布指令的ChatGPT

简介: 正是通过微调大模型使得GPT3成为了可以聊天发布指令的ChatGPT。聊天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加一层微调就实现人人能用的大模型,使得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被更多人使用和了解。

你好,开始一种新的尝试,准备聊聊“大语言模型入门”。

字少总结版本

  • 聊天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加一层微调就实现人人能用的大模型。使得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被更多人使用和了解。
  • 大模型微调(Fine-tuning)是指在已经训练好的大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在特定任务或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以便让模型在特定应用场景中表现得更好。
  • 大模型微调更适合业务场景和性能需求。

什么是大模型

大模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数亿到数千亿个参数。这些模型可以处理复杂的任务和大量的数据,通常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

这里必须得提一下通用大模型和聊天大模型的区别联系。

通用大模型是那些被设计为能够处理广泛任务的模型,不仅限于对话生成。例如,通用大模型可以用于文本生成、文本分类、机器翻译、信息抽取等多种任务。

聊天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的一个子集,专门设计用于生成自然对话。它们优化了对话生成的能力,致力于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对话,以便在聊天应用中提供自然且相关的回答。

聊天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加一层微调就实现人人能用的大模型。使得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被更多人使用和了解。

这也是GPT3远没有ChatGPT流行的原因。

image.png

大模型微调具体做了什么

大模型微调(Fine-tuning)是指在已经训练好的大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在特定任务或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以便让模型在特定应用场景中表现得更好。

那么大模型微调具体会做哪些内容呢?

大模型微调的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方面来理解:

将更多数据输入模型中

  • 现象:微调允许你将比单次提示(prompt)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输入到模型中。换句话说,微调过程中,模型不仅处理单个提示中的信息,还能学习和记住大量数据集中的模式和信息。
  • 解释:在微调阶段,你使用的训练数据集可能比单个提示大得多。模型在这个阶段不仅对每一个输入做出反应,还通过优化其参数来适应这些数据。这使得模型能够“记住”这些数据的模式和结构,而不仅仅是基于单次提示生成响应。通过这种方式,模型可以学习特定任务或领域的详细特征和知识。

    让模型学习数据,而不仅仅是访问数据

  • 现象:微调过程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并内化数据中的模式,而不仅仅是在需要时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模型在微调过程中会调整其内部参数,使得在未来遇到类似的数据时,它能够更好地应用之前学到的知识。

  • 解释:与仅使用预训练模型处理单个提示不同,微调是一个学习过程。模型通过反复暴露于特定的数据集来调整其内部权重,从而在特定任务上表现更佳。这种学习过程不仅使模型能够在面对类似数据时产生合理的响应,还使得模型能够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

大模型微调的过程不仅使模型能够处理更多的任务和数据,还提升了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它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得模型能够将训练数据中的模式和知识内化,从而在面对相关任务时表现得更加出色。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模型的表现,还节省了计算资源,使得实际应用更为高效。

graph TD
    A[开始-预训练大模型] --> B[准备特定任务的数据集]
    B --> C[将更多数据输入模型中]
    C --> D[模型通过优化参数适应数据]
    D --> E[模型学习并记住数据的模式]

    E --> F[在特定任务上进行微调]
    F --> G[让模型学习数据而不仅仅是访问数据]

    G --> H[模型调整内部参数]
    H --> I[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学到的知识]

    I --> J[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表现提升]
    J --> K[节省计算资源提升应用效率]
    K --> L[结束: 微调后的大模型]

    E --> M[并行任务: 模型提升表现]
    M --> N[节省计算资源]
    N --> K

大模型微调的优点

  1. 提升性能:将通用的 GPT 模型微调用于法律领域,能够生成更准确的法律咨询建议。比如基于通义的法睿模型。
  2. 节省资源:在医疗影像诊断中,通过微调预训练的模型,比从头训练一个新模型更节省计算资源和时间。
  3. 适应性强:通过对特定语言的对话数据进行微调,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该语言的自然对话。
  4. 减少数据需求:在电商推荐系统中,通过微调预训练模型,可以使用少量用户行为数据来提升推荐准确性。
  5. 个性化:在个性化广告中,微调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数据生成量身定制的广告内容。

大模型微调的一般流程

大模型微调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定义目标任务

    • 确定模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或应用场景,例如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翻译等。
  2. 准备数据

    • 数据收集:收集与目标任务相关的数据集。数据可以是标注的文本、图像、语音等。
    •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标注和格式化,以便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
  3. 选择预训练模型

    • 选择一个已经在大规模数据集上预训练好的模型,如 GPT、BERT、ResNet 等,这些模型具有通用的知识和能力。
  4. 配置微调设置

    • 设置超参数:如学习率、批量大小、训练周期等。
    • 选择损失函数和优化器:根据任务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
  5. 微调模型

    • 加载预训练模型:将选择的预训练模型加载到训练框架中。
    • 进行训练:使用准备好的数据集对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调整模型的参数以适应特定任务。这个过程包括前向传播、计算损失、反向传播和优化参数等步骤。
  6. 评估和验证

    • 模型评估:在验证集上评估模型的表现,检查模型在目标任务上的效果,如准确率、F1-score、损失值等。
    • 调优: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模型参数和训练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训练。
  7. 测试和部署

    • 最终测试:在测试集上进行最后的测试,确认模型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
    • 模型部署:将微调后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环境中,例如集成到应用程序、服务或系统中。
  8. 监控和维护

    • 监控模型表现:持续监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 更新和维护: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维护,以适应新的数据或任务变化。
graph TD
    A[定义目标任务] --> B[准备数据]
    B --> C[数据收集]
    B --> D[数据预处理]
    D --> E
    C --> E[选择预训练模型]
    E --> F[配置微调设置]
    F --> G[微调模型]
    G --> H[评估和验证]
    H --> I[模型评估]
    H --> J[调优]
    J --> I
    I --> K[测试和部署]
    K --> L[最终测试]
    K --> M[模型部署]
    L --> N[监控和维护]
    M --> N
    N --> O[持续监控]
    N --> P[更新和维护]

关于作者

来自一线全栈程序员nine的探索与实践,持续迭代中。

欢迎讨论共同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
|
24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大模型微调技术:LoRA原理与实践
本文深入解析大语言模型微调中的关键技术——低秩自适应(LoRA)。通过分析全参数微调的计算瓶颈,详细阐述LoRA的数学原理、实现机制和优势特点。文章包含完整的PyTorch实现代码、性能对比实验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为开发者提供高效微调大模型的实践指南。
1181 2
|
3月前
|
XML JSON 数据库
大模型不听话?试试提示词微调
想象一下,你向大型语言模型抛出问题,满心期待精准回答,得到的却是答非所问,是不是让人抓狂?在复杂分类场景下,这种“大模型不听话”的情况更是常见。
192 9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大模型微调】一文掌握5种大模型微调的方法
本文系统解析大模型微调五大核心技术:全参数微调、LoRA、QLoRA、适配器调整与提示调整,深入剖析其原理、优劣与适用场景,结合Transformer架构与资源需求,助力开发者在算力与性能间做出最优选择。
782 0
【大模型微调】一文掌握5种大模型微调的方法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测试技术
有没有可能不微调也能让大模型准确完成指定任务?(少样本学习)
对于我这种正在从0到1构建AI产品的一人公司来说,Few Shots学习的最大价值在于: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果。我不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不需要复杂的模型训练,只需要精心设计几个示例,就能让大模型快速理解我的业务场景。
182 43
|
14天前
|
人工智能 JSON 前端开发
ChatGPT如何实现聊天一样的实时交互?快速读懂SSE实时“推”技术
本文将带你快速认识SSE实时通信协议,包括它的技术原理、常见使用场景、与同类技术的对比以及简单的示例代码等。
57 0
ChatGPT如何实现聊天一样的实时交互?快速读懂SSE实时“推”技术
|
1月前
|
存储 数据采集 自然语言处理
56_大模型微调:全参数与参数高效方法对比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规模的不断增长,从数百亿到数千亿参数,传统的全参数微调方法面临着计算资源消耗巨大、训练效率低下等挑战。2025年,大模型微调技术已经从早期的全参数微调发展到如今以LoRA、QLoRA为代表的参数高效微调方法,以及多种技术融合的复杂策略。本文将深入对比全参数微调和参数高效微调的技术原理、适用场景、性能表现和工程实践,为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大模型微调: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蒋星熠Jaxonic:AI探索者,专注大模型微调技术。从LoRA到RLHF,实践医疗、法律等垂直领域模型优化,分享深度学习的科学与艺术,共赴二进制星河的极客征程。
大模型微调: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南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大模型微调技术综述与详细案例解读
本文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述文章,综合性全面介绍大模型微调技术。本文先介绍大模型训练的两类场景:预训练和后训练,了解业界常见的模型训练方法。在后训练介绍内容中,引出模型微调(模型微调是属于后训练的一种)。然后,通过介绍业界常见的模型微调方法,以及通过模型微调实操案例的参数优化、微调过程介绍、微调日志解读,让读者对模型微调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最后,我们详细探讨数据并行训练DDP与模型并行训练MP两类模型并行训练技术,讨论在实际项目中如何选择两类并行训练技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