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中基于DNS的服务发现

本文涉及的产品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任务调度 XXL-JOB 版免费试用,400 元额度,开发版规格
云原生网关 MSE Higress,422元/月
简介: 当前,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技术选型的一个重要参考。微服务架构中涉及到很多模块,本文将重点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注册与发现以及如何基于DNS做服务发现。最后,简单介绍下阿里巴巴内部是如何基于DNS做服务发现的。

当前,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技术选型的一个重要参考。微服务架构中涉及到很多模块,本文将重点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注册与发现以及如何基于DNS做服务发现。最后,简单介绍下阿里巴巴内部是如何基于DNS做服务发现的。

服务发现交互协议

微服务架构中,服务注册与发现的通信协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私有”协议,如dubbo + zk及eureka;另一类是通用的DNS协议,如k8s + coredns。

“私有”协议

“私有”协议具有很高的定制性,可以和具体产品一起实现更高级的功能,如zk + dubbo,可以支持推送和长连接。但是,“私有”协议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开放性很差,第三方接入需要使用特定的SDK,跨语言特性不好。而在微服务或云环境下,跨语言服务注册和发现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场景。

DNS协议为基础的服务发现

DNS协议是一个“古老”的协议,也是最基本、最通用的协议之一。基于DNS协议的服务发现具备非常好的通用性,几乎所有语言都可以无缝接入。与“私有”协议的服务发现相比,基于DNS协议的服务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端口问题、语言框架的缓存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将在后续文章中向大家介绍,本文重点放在基于DNS的服务发现的大概玩法。

服务注册与发现

微服务体系中,服务注册与服务发现是两个最核心的模块。服务A调用服务B时,需要通过服务发现模块找到服务B的IP和端口列表,而服务B的实例在启动时需要把提供服务的IP和端口注册到服务注册中心。一个典型的结构如下图:

1

服务注册

目前,流行的注册中心比较多,常见的有zookeeper、ectd、consul、eureka等。服务注册通常有三种:自注册、第三方注册、注册中心主动同步。

  • 自注册
    自注册,顾名思义,就是服务提供方在启动服务时自己把提供服务的IP和端口发送到注册中心,并通过心跳方式维持健康状态;服务下线时,自己把相应的数据删除。典型的像使用eureka客户端发布微服务。
  • 第三方注册
    第三方注册是指,存在一个第三方的系统负责在服务启动或停止时向注册中心增加或删除服务数据。典型的用法是devops系统或容器调度系统主动调注册中心接口注册服务;
  • 注册中心主动同步
    与第三方注册方式类似,主动注册方式是指注册中心和调度或发布系统打通,主动同步最新的服务IP列表;一个例子是kubernetes体系中,coredns订阅api server数据。

服务发现

在真正发起服务调用前,调用方需要从注册中心拿到相应服务可用的IP和端口列表,即服务发现。服务发现从对应用的侵入性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 SDK-Based
    这类的服务发现方式,需要调用方依赖相应的SDK,显式调用SDK代码才可以实现服务调用,即对业务有侵入性,典型例子如eureka、zookeeper等。
  • DNS-Based
    DNS本身是一种域名解析系统,可以满足简单的服务发现场景,如双方约定好端口、序列化协议等等。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真正的微服务场景需求。近几年,基于DNS的服务发现渐渐被业界提了出来。后面将重点介绍基于DNS的服务发现及阿里巴巴的实践。

基于DNS的服务发现

DNS协议是目前最为通用的协议之一,几乎所有操作系统都会有DNS客户端实现。所以,其天然具有跨语言特性。这也是快速接入微服务体系最快的一个方式。要基于DNS做服务发现,首先注册中心的数据应该可以以DNS的数据格式暴露出来,让任何系统的DNS 客户端都可以通过DNS协议获取服务列表。

基于DNS的服务发现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两类:

独立DNS服务器

独立DNS Server模式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
如上图所示,这种架构中,需要独立的DNS服务器。DNS服务器从注册中心获取所有已注册的服务及对应的IP端口列表。调用方Service A 通过DNS查询某个服务下的IP列表,然后发起调用。

这种类型的服务发现方式优缺点分别如下:

  • 优点
    1. 集中的DNS服务器,便于升级维护
  • 缺点
    1. 对DNS服务器性能要求高
    2. 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LVS设备为DNS服务器集群做请求转发,存在单点问题

DNS Filter

DNS Filter模式我们定义为把DNS服务器集成到服务调用方机器或容器里,如下图所示:

3
这种模式中,首先要保证ServiceA的DNS查询都被拦截到本机的DNS服务器上(127.0.0.1:53),在获取到服务的IP列表后发起调用。由于这种方式把DNS服务器前置到实际调用的机器上,所以它解决了独立DNS服务器模式的单点问题,完全P2P的模式。但由于需要在应用机器上安装DNS服务器,其维护和升级成本较前者高一些。

阿里基于DNS的服务发现实践

阿里巴巴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基于DNS做服务发现的尝试了,现在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是业界比较早开始这方面的探索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比SkyDNS(CoreDNS前身)要早几个月时间。阿里内部以VIPServer作为注册中心,并开发了DNS Filter,部署在应用容器内。目前已经有超过20w个机器或容器上安装了DNS Filter,支持了几乎所有REST服务发现。

注册中心 VIPServer

VIPServer是阿里中间件软负载团队自研的服务注册中心,按照第一章的分类,VIPServer同时支持三种模式的服务注册,并且均有相当规模的应用。除此之外,VIPServer具备如下特性:

  • 主动与被动健康检查
    VIPServer同时支持主动与被动健康检查。主动健康检查是指VIPserver服务端主动定期发送健康检查探测包,探测服务提供方是否可以正常提供服务。用户可以配置多种健康检查方式,自定义探测端口和探测URL(HTTP)。主动探测的好处在于服务提供方不用做任何改动即可快融入微服务架构。被动健康检查则是指服务提供方主动注册自己的IP、端口和服务名等信息,并通过心跳方式保持活性。
  • 多种负载均衡策略
    同时,VIPServer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策略,包括权重、同机房、同地域、同环境等等,是阿里异地多活项目的核心系统之一。后面会有专门的文章介绍如何基于VIPServer实现异地多活,这里不再赘述。
  • 多重容灾保护策略
    VIPServer提供了多种容灾保护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或者底层系统(网络等)异常带来的影响。这些容灾保护包括:
    1. 客户端缓存,即使VIPServer服务端挂掉也不影响应用的正常调用;
    2. 服务端保护阈值,有效防止应用因压力过大而发生雪崩;
    3. 客户端容灾目录,提供人工干预服务IP列表的能力;
    4. 客户端空列表保护,有效防止人为误删IP列表操作或VIPServer服务端异常;

DNS-F客户端

出于性能的考虑,我们采用了第二种DNS Filter的服务发现模式。为此,我们单独开发了DNS-F客户端,DNS-F客户端跟应用部署在同一个主机或容器内。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4

  • 首先,应用ServiceA通过DNS查询获取到ServiceB的可用IP列表;
  • DNS-F会拦截到ServiceA的查询请求,判断自己是否该查询的答案,如果有(服务已在VIPServer中注册)则直接返回IP列表;
  • 如果查询的服务在VIPServer中没有注册,DNS-F把DNS查询转发给系统的nameserver,由真正的DNS系统解析;

阿里云上的VIPServer服务及开源计划

在阿里云上,我们正在将我们在DNS-Based Service Discovery上的功能及实践经验在Aliware的企业级应用服务(EDAS)产品上逐渐开放。我们也正在规划将VIPServer的核心能力在一个新的开源项目(nacos)里回馈给开源社区,期待跟大家一起在未来探索服务发现领域。如果您想体验阿里巴巴微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到阿里云上开通EDAS服务,免费体验。

总结

本文介绍了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基于DNS做服务发现。首先,介绍了服务法注册与发现的概念、服务注册与发现的几种方式及其优缺点;然后,介绍基于DNS的服务发现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最后,介绍了阿里巴巴基于DNS做服务发现的实践,主要是基于自研的软负载系统VIPServer。基于DNS的服务发现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本文描述的这些,敬请期待后续系列文章(:。

相关文章
|
1月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API
微服务架构实战指南:从单体应用到云原生的蜕变之路
🌟蒋星熠Jaxonic,代码为舟的星际旅人。深耕微服务架构,擅以DDD拆分服务、构建高可用通信与治理体系。分享从单体到云原生的实战经验,探索技术演进的无限可能。
微服务架构实战指南:从单体应用到云原生的蜕变之路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文字识别 监控
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架构与应用解析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行为识别、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危险区域检测、异常事件检测、日志追溯及消息推送等功能,并可选配OCR识别模块。基于深度学习与开源技术栈(如TensorFlow、OpenCV),系统具备高精度、低延迟特点,支持实时分析儿童行为、监测危险区域、识别异常事件,并将结果推送给教师或家长。同时兼容主流硬件,支持本地化推理与分布式处理,确保可靠性与扩展性,为幼儿园安全管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311 3
|
4月前
|
缓存 Cloud Native Java
Java 面试微服务架构与云原生技术实操内容及核心考点梳理 Java 面试
本内容涵盖Java面试核心技术实操,包括微服务架构(Spring Cloud Alibaba)、响应式编程(WebFlux)、容器化(Docker+K8s)、函数式编程、多级缓存、分库分表、链路追踪(Skywalking)等大厂高频考点,助你系统提升面试能力。
195 0
|
7月前
|
Cloud Native Serverless 流计算
云原生时代的应用架构演进:从微服务到 Serverless 的阿里云实践
云原生技术正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阿里云作为亚太领先云服务商,提供完整云原生产品矩阵:容器服务ACK优化启动速度与镜像分发效率;MSE微服务引擎保障高可用性;ASM服务网格降低资源消耗;函数计算FC突破冷启动瓶颈;SAE重新定义PaaS边界;PolarDB数据库实现存储计算分离;DataWorks简化数据湖构建;Flink实时计算助力风控系统。这些技术已在多行业落地,推动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占据先机。
388 12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Tiktokenizer 是一款现代分词工具,旨在高效、智能地将文本转换为机器可处理的离散单元(token)。它不仅超越了传统的空格分割和正则表达式匹配方法,还结合了上下文感知能力,适应复杂语言结构。Tiktokenizer 的核心特性包括自适应 token 分割、高效编码能力和出色的可扩展性,使其适用于从聊天机器人到大规模文本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模块化设计,Tiktokenizer 确保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和维护性,并在分词精度、处理效率和灵活性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它支持多语言处理、表情符号识别和领域特定文本处理,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文本输入需求。
987 6
深入解析Tiktokenizer:大语言模型中核心分词技术的原理与架构
|
8月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应用服务中间件
阿里云服务器架构解析:从X86到高性能计算、异构计算等不同架构性能、适用场景及选择参考
当我们准备选购阿里云服务器时,阿里云提供了X86计算、ARM计算、GPU/FPGA/ASIC、弹性裸金属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多种架构,每种架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些架构的区别,探讨它们的主要特点和适用场景,并为用户提供选择云服务器架构的全面指南。
869 18
|
8月前
|
算法 前端开发 定位技术
地铁站内导航系统解决方案: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设计解析
本文旨在分享一套地铁站内导航系统技术方案,通过蓝牙Beacon技术与AI算法的结合,解决传统导航定位不准确、路径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提升乘客出行体验,同时为地铁运营商提供数据支持与增值服务。 如需获取校地铁站内智能导航系统方案文档可前往文章最下方获取,如有项目合作及技术交流欢迎私信我们哦~
512 1
|
9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并行计算
2025年阿里云弹性裸金属服务器架构解析与资源配置方案
🚀 核心特性与技术创新:提供100%物理机性能输出,支持NVIDIA A100/V100 GPU直通,无虚拟化层损耗。网络与存储优化,400万PPS吞吐量,ESSD云盘IOPS达100万,RDMA延迟<5μs。全球部署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及海外节点,支持跨地域负载均衡。典型应用场景包括AI训练、科学计算等,支持分布式训练和并行计算框架。弹性裸金属服务器+OSS存储+高速网络综合部署,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
9月前
|
传感器 监控 安全
智慧工地云平台的技术架构解析:微服务+Spring Cloud如何支撑海量数据?
慧工地解决方案依托AI、物联网和BIM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立体化管理。通过规范施工、减少安全隐患、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地管理的安全性、效率和精益度。该方案适用于大型建筑、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场景,具备微服务架构、大数据与AI分析、物联网设备联网、多端协同等创新点,推动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将融合5G、区块链等技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399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