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观测:从定义到场景化分析

简介: Databuff业务观测功能通过定义业务事件、构建场景模型,实现对关键流程的可视化监控。支持按服务或接口粒度关联请求,创建多事件串联的业务场景,并通过场景地图实时展示各环节状态与指标,助力企业精准识别瓶颈、优化用户体验。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实时掌握业务流程的运行状况,以确保高效运营和优化用户体验。Databuff的业务观测功能能够帮助企业直观理解整体业务流程、识别潜在瓶颈、探索优化空间。这不仅提升了流程效率,还能够实时监控业务健康状况、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从而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Databuff的业务观测功能来界定关键业务事件,构建能够反映真实用户旅程的业务场景模型,进而以更贴合实际操作需求的方式实现高效精准的业务观测。

1. 定义业务事件

1.1 业务事件概述

业务事件是指与特定业务逻辑相关的操作或事件。为了能够以业务视角进行观测,我们需要先对业务事件进行定义,明确其业务含义。例如,将 web应用服务 中的 POST /user/login 请求定义为“登录”业务。

1.2 创建业务事件

创建业务事件时,需要定义以下信息:

业务事件名称:为业务事件命名,例如“用户登录”。
描述:描述业务事件,方便用户对此业务事件进行补充说明。
业务类型:用于区分不同的业务类型。
业务粒度:选择是以服务为业务粒度还是以接口为业务粒度。不同的粒度在选择具体服务或接口请求时有所差异:
服务级粒度:仅能选择具体的服务名称。
接口级粒度:可以依据具体接口拆分业务,在选择接口请求时需先选择服务,再根据服务选择需要关联的接口请求。
关联服务/请求:当业务粒度选中服务级时,显示为“关联服务”,提供服务选择框供用户筛选;当业务粒度选中接口级时,显示为“关联请求”,提供接口请求选择框。选择接口请求时需要先选择请求类型,请求类型有HTTP请求、RPC请求、MQ消费等。

1.3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 web应用服务,其中包含 POST /user/login 接口。我们可以创建以下业务事件:
image.png

业务事件名称:用户登录
描述:用户通过 POST /user/login 接口进行登录操作。
业务类型:后端业务
业务粒度:接口级
关联请求:POST /user/login

image.png

业务事件名称:获取用户资料
描述:用户通过 GET /user/getUserInfo 和POST /user/findRoleByUserName多个接口获取个人资料。
业务类型:后端业务
业务粒度:接口级
关联请求:GET /user/getUserInfo 和POST /user/findRoleByUserName

2. 创建业务场景

2.1 业务场景概述

业务场景是指由多个业务事件组成的业务流程。通过创建业务场景,可以将各个业务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2.2 创建业务场景

创建业务场景时,需要定义以下信息:

业务场景名称:定义业务场景的名称,例如“用户登录流程”。
业务分组:选择一个业务分组。业务分组可以帮助用户管理业务场景,将大量的业务场景梳理在不同业务分组中,方便查看和管理。
关联事件:关联绑定业务事件,根据业务事件的先后顺序串联构成业务场景。

2.3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用户登录流程”的业务场景,可以包含以下业务事件:
业务事件名称:用户登录
业务事件名称:获取用户资料创建业务场景时,可以选择“用户登录”、“获取用户信息”和“获取用户菜单”三个业务事件,并按顺序串联。
image.png

3. 管理业务分组

业务分组可以帮助用户对众多业务场景进行分组管理,以增强管理效率。支持自定义业务分组名称,在管理分组页面中,分组的上下顺序决定了在展示时的自上而下顺序。

3.1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两个业务分组:“用户管理”和“订单管理”。在“用户管理”分组中,可以包含“用户登录流程”和“用户注册流程”两个业务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4. 场景地图

场景地图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业务场景中各业务事件的关系以及业务事件的状态和关键指标。在场景地图中,业务场景中的各个业务事件单独判断是否正常,当某个业务事件所对应的对象(服务或接口请求)存在告警时,则业务事件标为红色,表示该业务事件异常。而业务场景中的任意一个业务事件存在异常时,在业务场景看板中对应的业务场景也会标为红色,表示业务场景异常。
image.png
image.png

4.1 关键指标

业务事件会中展示的关键指标有:

请求量:当前业务事件的请求次数。
平均响应时间:当前业务事件的平均响应时间。
错误率:当前业务事件的错误率。

4.2 示例

在“用户下单流程”业务场景中,假设“用户下单”业务事件的请求量为300次,平均响应时间为250毫秒,错误率为0.0%。如果“用户下单”业务事件的某个接口存在告警,则该业务事件在场景地图中会标为红色。右侧也会显示相应的告警数据。
image.png

结论

通过定义业务事件和创建业务场景,我们可以从业务视角全面观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业务分组和场景地图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业务观测的可管理性和可视化程度。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前端开发
CC&LG实践|基于 LangGraph 一步步实现 Claude-Code 核心设计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 Claude-Code 的核心设计思想与关键技术实现,逆向分析其功能模块,结合 LangGraph 框架的能力,系统性地演示如何从一个最基础的 ReAct Agent 出发,逐步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简版 Claude-Code。
1067 19
CC&LG实践|基于 LangGraph 一步步实现 Claude-Code 核心设计
kde
|
9天前
|
Linux 应用服务中间件 nginx
Docker 部署 Rocky Linux 全流程教程
Rocky Linux是CentOS停更后的理想替代,与RHEL完全兼容,支持10年更新。结合Docker部署,可实现环境一致、轻量高效、快速迁移,适用于企业级服务与遗留系统迁移。本文详解从镜像拉取到多场景部署的全流程。
kde
206 4
|
14天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API
告别手动埋点!Android 无侵入式数据采集方案深度解析
传统的Android应用监控方案需要开发者在代码中手动添加埋点,不仅侵入性强、工作量大,还难以维护。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字节码插桩技术的无侵入式数据采集方案,通过Gradle插件 + AGP API + ASM的技术组合,实现对应用性能、用户行为、网络请求等全方位监控,真正做到零侵入、易集成、高稳定。
324 33
|
10天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处理
基于python的化妆品销售分析系统
本项目基于Python构建化妆品销售分析系统,结合Django框架与MySQL数据库,实现销售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助力企业精准营销与决策优化,推动化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供应链
2025年中国机器视觉系统公司综合实力TOP10:树根科技领衔,全景解析主流服务商竞争格局
面对工业质检升级与成本压力,机器视觉成智能制造关键。本文盘点十家领先企业,从技术、场景、生态与服务四大维度,深度解析树根科技、凌云光、奥普特等厂商实力,揭示“工业之眼”如何赋能数智化转型,助力企业甄选可信赖的战略伙伴。
232 2
|
25天前
|
SQL 人工智能 运维
一场由AI拯救的数据重构之战
本文以数据研发工程师小D的日常困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数据研发效率。通过构建“数研小助手”智能Agent,覆盖需求评估、模型评审、代码开发、运维排查等全链路环节,结合大模型能力与内部工具(如图治MCP、D2 API),实现影响分析、规范检查、代码优化与问题定位的自动化,系统性解决传统研发中耗时长、协作难、维护成本高等痛点,推动数据研发向智能化跃迁。
167 29
一场由AI拯救的数据重构之战
|
21天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提效40%?揭秘AI驱动的支付方式“一键接入”系统
本项目构建AI驱动的研发提效系统,通过Qwen Coder与MCP工具链协同,实现跨境支付渠道接入的自动化闭环。采用多智能体协作模式,结合结构化Prompt、任务拆解、流程管控与安全约束,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交付质量,探索大模型在复杂业务场景下的高采纳率编码实践。
272 26
提效40%?揭秘AI驱动的支付方式“一键接入”系统
|
15天前
|
监控 JavaScript 编译器
从“天书”到源码:HarmonyOS NEXT 崩溃堆栈解析实战指南
本文详解如何利用 hiAppEvent 监控并获取 sourcemap、debug so 等核心产物,剖析了 hstack 工具如何将混淆的 Native 与 ArkTS 堆栈还原为源码,助力开发者掌握异常分析方法,提升应用稳定性。
242 29
|
18天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开源新发布|PolarDB-X v2.4.2开源生态适配升级
PolarDB-X v2.4.2开源发布,重点完善生态能力:新增客户端驱动、开源polardbx-proxy组件,支持读写分离与高可用;强化DDL变更、扩缩容等运维能力,并兼容MySQL主备复制及MCP AI生态。
开源新发布|PolarDB-X v2.4.2开源生态适配升级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监控
量化交易机器人开发风控模型对比分析与落地要点
本文系统对比规则止损、统计模型、机器学习及组合式风控方案,从成本、鲁棒性、可解释性等维度评估其在合约量化场景的适用性,结合落地实操建议,为不同阶段的交易系统提供选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