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能力评测方式很多?

简介: AI评测非单一分数比拼,而是多维度、多方法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框架可拆解为基础维度、主流基准与关键方法,共同构成模型能力的“CT扫描”系统。

nine|践行一人公司

正在记录从 0 到 1 的踩坑与突破,交付想法到产品的全过程。

AI评测非单一分数比拼,而是多维度、多方法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框架可拆解为基础维度、主流基准与关键方法,共同构成模型能力的“CT扫描”系统。

一、评测的三大基础维度

  • 参照源:分参考式(有标准答案,如准确率、BLEU)与非参考式(依赖判官或规则,如人类偏好、单元测试)。
  • 交互模式:覆盖静态单轮问答、多轮对话、工具调用、长上下文处理等全场景。
  • 评分粒度:从选择题准确率到思维链质量,再到系统延迟/成本,形成多层级指标网。

二、主流基准与核心指标

  • 通用能力:MMLU(57学科准确率)、HellaSwag(常识推理)为标杆,需控制数据泄漏与温度参数。
  • 专业领域:数学看GSM8K(思维链准确率)、MATH(竞赛题通过率);代码测HumanEval(pass@k单元测试通过率)、SWE-bench(issue修复率)。
  • 安全与效率:TruthfulQA(事实性正确率)、ToxiGen(有害内容拒答率);系统指标含延迟(TTFT/p95)、成本($/1k tok)。
  • 多模态:MMMU(图文理解准确率)、DocVQA(文档问答)需兼顾OCR质量与跨模态一致性。

三、关键方法与实践要点

  • 人类偏好评测:Chatbot Arena的双盲成对比较+Elo评分(R’=R+K(S-E))为黄金标准,需规避位置/冗长偏见。
  • AI辅助评测:GPT-4等LLM-as-a-Judge与人类一致性达80%+,但需校准冗长偏好与自偏误。
  • 统计设计:固定seed、控制算力公平(同self-consistency样本数)、报告95%置信区间,杜绝数据泄漏(时间切分/去重)。

AI评测的核心是“场景匹配”:通用能力看MMLU+人类偏好,代码能力信SWE-bench+pass@k,安全侧重拒答率与校准度。唯有多维指标联动,才能勾勒模型真实能力画像。

目录
相关文章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JavaScript
通义灵码2.5实战评测:Vue.js贪吃蛇游戏一键生成
通义灵码基于自然语言需求,快速生成完整Vue组件。例如,用Vue 2和JavaScript实现贪吃蛇游戏:包含键盘控制、得分系统、游戏结束判定与Canvas动态渲染。AI生成的代码符合规范,支持响应式数据与事件监听,还能进阶优化(如增加启停按钮、速度随分数提升)。传统需1小时的工作量,使用通义灵码仅10分钟完成,大幅提升开发效率。操作简单:安装插件、输入需求、运行项目即可实现功能。
319 4
 通义灵码2.5实战评测:Vue.js贪吃蛇游戏一键生成
|
6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IDE
技术赋能新维度,灵码进化新突破:通义灵码2.5新功能尝鲜及深度评测
通义灵码是阿里云推出的基于通义大模型的智能编程助手,作为首款全栈智能辅助的国产编码工具,它为开发者提供“第二大脑”,并重构团队协作效能。2.5版本新增智能体模式,支持Qwen3系列模型,具备自主决策、工程感知和记忆能力,集成3000+MCP工具。其优势包括多模式对话体验、上下文增强、全流程工具链支持及个性化记忆功能,但仍存在上下文管理、权限控制和语言支持等方面的改进空间。此次更新标志着AI辅助开发进入全链路智能化新纪元,成为开发者真正的“结对编程伙伴”。
1150 36
|
2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AI Ping:精准可靠的大模型服务性能评测平台
AI Ping是清华系团队推出的“大模型服务评测平台”,被誉为“AI界的大众点评”。汇聚230+模型服务,7×24小时监测性能数据,以吞吐量、延迟等硬指标助力开发者科学选型。界面简洁,数据可视化强,支持多模型对比,横向对标国内外主流平台,为AI应用落地提供权威参考。
425 3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58_大模型评估与评测:构建科学的多维度评测体系
在大语言模型(LLM)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估和评测这些模型的能力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2025年,大模型生态系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从参数规模、架构设计到应用场景都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在这种背景下,单一的性能指标或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大模型进行全面评估的需求。
|
5月前
|
人工智能 IDE 搜索推荐
通义灵码2.5评测:从编程智能体到记忆感知的AI编码革命
通义灵码2.5版本更新带来了多项新功能,包括Lingma IDE的开箱即用体验、编程智能体模式实现端到端编码任务、MCP工具集成扩展AI助手能力以及Qwen3模型升级大幅提升代码生成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新增长期记忆与上下文感知功能,使开发更个性化和高效。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复杂业务逻辑仍需人工干预,但整体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官方还提供了高质量视频课程助力用户学习。
953 10
|
5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安全
揭秘大模型评测:如何用“说明书”式方法实现业务场景下的精准评估
本文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如何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开展大模型评测工作,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从需求分析、评测集设计与生成、评测维度设定、评测任务执行到评测报告输出的完整流程。
|
6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 API
通义灵码 2.5 版深度评测:智能编程的边界在哪里?
通义灵码 2.5 版深度评测:智能编程的边界在哪里?
201 2
|
6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API
通义灵码2.5深度评测:编程智能体与MCP工具的革新体验
通义灵码2.5通过“智能体+MCP”组合,重新定义了AI编码助手的边界。其价值不仅在于代码生成效率,更在于通过工具链整合和环境感知,推动开发流程向“声明式编程”演进。对于开发者而言,它既是提升效率的利器,也是探索AI辅助开发边界的实验场。
469 8
|
7月前
|
算法 物联网 Swift
Qwen3 X ModelScope工具链: 飞速训练 + 全面评测
Qwen于近日发布了Qwen3系列模型,包含了各个不同规格的Dense模型和MoE模型。开源版本中,Dense模型基本沿用了之前的模型结构,差别之处在于对于Q和K两个tensor增加了RMSNorm;MoE模型去掉了公共Expert,其他结构基本与前一致。在模型大小上,涵盖了从0.6B到32B(Dense)和235B(MoE)不同的尺寸。
961 15
|
8月前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Java
通义灵码2.0深度评测:AI原生研发时代的开发者革命
作为一名五年开发经验的程序员,我深刻感受到从手动编码到AI辅助编程的变革。通义灵码2.0基于Qwen2.5-Coder大模型,通过代码生成、多文件协同、单元测试和跨语言支持等功能,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它能生成完整工程代码,自动处理复杂业务逻辑与依赖关系;在系统升级和微服务改造中表现出色;自动生成高质量单元测试用例;还具备跨语言转换能力。尽管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但其高频迭代和功能优化展现了巨大潜力。通义灵码2.0正推动软件开发从“体力活”向“架构创造力”转型,是开发者不可错过的生产力工具。
通义灵码2.0深度评测:AI原生研发时代的开发者革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