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术语分别从不同维度描述了 API 的特性、协议或规范,它们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交叉关联。以下是清晰的识别与区分:
一、按 “传输协议” 划分:HTTP 与 HTTPS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互联网上最基础的数据传输协议,API 接口常基于 HTTP 实现(如通过 HTTP 的 GET/POST 方法发送请求)。
特点:明文传输,安全性较低,常见于内部非敏感接口。
HTTPS(HTTP Secure)
是 HTTP 的加密版本,通过 SSL/TLS 协议对传输数据加密,防止被窃听或篡改。
特点:所有涉及用户隐私、支付、权限的 API(如登录、订单提交)必须使用 HTTPS,是生产环境 API 的标配。
关系:HTTPS 是 HTTP 的安全升级版,二者是 API 数据传输的 “通道”,而非 API 类型本身。
二、按 “接口风格 / 规范” 划分:RESTful API、WebService、RPC
- RESTful API(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是目前最流行的API 设计风格,基于 HTTP 协议,通过标准化的方法和 URL 操作资源。
核心特点:
用 HTTP 方法表达操作意图(GET 查询、POST 创建、PUT 更新、DELETE 删除);
URL 语义清晰(如/users/123表示 ID 为 123 的用户);
返回 JSON/XML 格式数据,无状态(每次请求独立,不依赖历史记录)。
典型场景:电商商品查询(GET /products/100)、用户注册(POST /users)。 - WebService
是早期跨系统通信的标准化接口技术,基于 XML 格式和 SOAP 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核心特点:
严格遵循 XML 格式的请求 / 响应(结构复杂,冗余度高);
依赖 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定义接口文档;
安全性强(支持加密和身份验证),但性能较低。
典型场景:银行、企业级系统的跨机构数据交互(如早期的支付接口)。 -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
是一种跨服务调用方式,允许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服务的方法。
核心特点:
协议灵活(可基于 HTTP、TCP 等),常用二进制格式传输(如 Protobuf);
调用方式接近代码逻辑(如userService.getUserId("name"));
性能高(序列化效率高),适合内部服务间高频通信。
典型场景:微服务架构中服务间调用(如 Dubbo、gRPC 框架)。
三、按 “开放范围 / 标准化程度” 划分:API、OpenAPI -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是所有 “系统间接口” 的统称,泛指任何定义了数据交互规则的接口(包括上述所有类型)。
例如:手机 APP 调用后端服务器的接口、两个内部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都可称为 API。 - OpenAPI
指公开开放的 API,通常附带标准化的文档规范(如 OpenAPI Specification,即 OAS)。
核心特点:
对外部开发者开放(需申请权限,如微信开放平台 API、地图开放平台 API);
文档标准化(用 YAML/JSON 定义接口参数、返回值等,可自动生成文档);
支持自动化测试和代码生成(如通过 Swagger 工具)。
典型场景:第三方开发者接入平台功能(如用支付宝 OpenAPI 实现支付功能)。
四、关系总结与区分表
术语 本质属性 核心特征 典型场景
HTTP/HTTPS 传输协议 数据传输的 “通道”,HTTPS 是加密版 所有 API 的基础传输方式
RESTful API 设计风格 基于 HTTP,URL 语义化,用 HTTP 方法表达操作 电商、社交平台的开放接口
WebService 传统接口技术 基于 XML 和 SOAP,结构复杂,安全性高 银行、企业级跨系统交互
RPC 远程调用方式 像调用本地函数,性能高,适合内部服务 微服务间通信(如 Dubbo、gRPC)
API 通用概念 所有系统间接口的统称 任何系统间数据交互
OpenAPI 开放标准 公开开放,文档标准化,支持第三方接入 平台开放接口(如微信、支付宝)
简单来说:
用 “HTTP/HTTPS” 判断接口是否加密;
用 “RESTful/RPC/WebService” 区分接口的设计风格和协议;
用 “OpenAPI” 判断接口是否对外部公开且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