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Gateway 分析:OpenRouter vs Higress

本文涉及的产品
可观测可视化 Grafana 版,10个用户账号 1个月
应用实时监控服务-可观测链路OpenTelemetry版,每月50GB免费额度
MSE Nacos/ZooKeeper 企业版试用,1600元额度,限量50份
简介: 本文对比了两种AI网关——OpenRouter与Higress的定位、功能及演进历程。OpenRouter以简化AI模型调用体验为核心,服务于开发者群体;Higress则基于云原生架构,为企业级AI应用提供全面的流量治理与安全管控能力。两者分别代表了AI网关在不同场景下的发展方向。

1.gif


在经典应用架构中,「网关」往往意味着对用户请求的统一接入、认证鉴权、流控、协议转换等功能,Nginx、Envoy、Kong 等网关项目便是这一类能力的典型代表。而无论是微服务架构,还是云原生架构,这类产品的使用逻辑相对清晰、选型依据也相对稳定。

但进入 AI 应用时代后,原本定义清晰的「网关」概念正在被重新塑造。例如最近较热的 OpenRouter,早期以 LLM MarketPlace 自居的产品,如今也开始将自己定位为 “AI Gateway”。


这标志着三个重要变化:


  • AI Gateway 的供应商类型更多元化了:不仅有公共云厂商,如阿里云 API 网关(Higress);独立网关厂商,如 Kong,提供私有化服务和开源方案;也有由 OpenRouter 这种从模型调用的刚性需求切入的初创企业。
  • AI Gateway 的使用者画像更加丰富了:不仅有负责基础设施的运维和 SRE,也有使用通用模型和 AI 编程模型调用服务的广大的程序员群体。
  • AI Gateway 的能力范畴被扩展了:不仅限于面向企业交付场景,构建 AI 应用时提供的大模型层面的流量治理和用户访问权限管控能力,也面向于程序员调用大模型服务的场景,提供统一、易用、成本效益可控的模型集成能力。


对开发者和企业用户而言,这会带来一定的认知负担。过去我们只需对比网关遵循的标准、内核、性能、插件体系、上下游集成能力、可观测性、以及其他企业级能力等几个硬指标;而今天,需要结合使用者画像、需求场景来界定不同类型的 AI Gateway。本文旨在以 OpenRouter vs. Higress 为代表,从上线背景&演进历程、定位和功能、计费和服务等维度,试图厘清这两款不同形态的 AI Gateway 的相关性和差异性。


上线背景和演进历程


每一个技术型产品的演进轨迹,都深受其初始形态与客户需求的双重塑造。AI Gateway 也不例外。因此,了解 Higress 与 OpenRouter 的上线背景与演进过程,更能加深我们对两者的认知。


OpenRouter:模型繁荣下的产物


OpenRouter 最初上线于 2023 年,目标是解决“调用和对比多个主流大模型 API 性能差异太繁琐”的问题。OpenRouter 统一封装了 OpenAI、Anthropic、Google、DeepSeek、Qwen、Kimi 等主流模型厂商的 API 接口,将原本分散、结构不一的调用方式整合成统一标准(大多数遵循 OpenAI 的接口规范),并提供一个单一的 API Key 管理入口,开发者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大模型供应商的 API,既可使用自己的 API Key(BYOK),也可以充值使用平台提供的 Key(收取手续费)。


调用模型速度快和热门模型上线快是其核心优势,切中了程序员群体的痛点。


从早期简单的接口统一集成,到逐步引入模型之间的负载均衡、不断优化的调用性能、调用日志查询、Key 权限划分、模型可用性观测等能力,逐步从一个“模型聚合器”演变成轻量的“模型调用网关”。在 2024 年后期,OpenRouter 明确提出自己是 “AI Gateway”,并将其能力边界拓展至模型负载均衡、限流、即时缓存等更贴近网关能力的方向。


这种演化路径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企业级客户的真实需求:如何以最小的接入成本调用多个模型、试验模型效果、管理 Token 成本等。因此,OpenRouter 始终围绕“简化调用体验”这条主线展开,形成了它今天模型聚合+轻网关的形态。


Higress:随应用架构的发展而演进


相比 OpenRouter 的“新物种”特征,Higress 代表的则是经典的网关演进路线,即随着应用架构的发展而逐步演进。


Higress 于 2022 年开源,起初旨在构建一个面向云原生场景的网关,融合了 Istio 的服务治理思想、Envoy 的高性能数据面能力,并基于 WebAssembly 插件架构实现了强大的定制能力。进入 2024 年后,随着 AI 应用浪潮的来临,Higress 发布v1.4,在国内率先提供面向大模型场景的大模型代理、安全防护、访问鉴权、可观测、缓存、提示词工程等能力,快速吸引了 AI 开发者的注意力;2025年,加码开源,实现存量 API 批量0代码转化为 MCP Server 的能力,以及 MCP 网络协议卸载,无须承担 MCP 发布新版本带来的维护工作等,并发布 Higress MCP Marketplace,成为国内面向 MCP 场景的唯一的开源网关方案。


Higress 的演进是一种应用架构升级驱动下的扩展,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云原生网关的基座上,通过插件、集成机制,把 AI 场景的能力有机的融合进去。这种方式天然契合存量应用 AI 化的诉求,对企业级客户更加友好。


产品定位与功能


虽然 OpenRouter 和 Higress 都打出了 “AI Gateway” 的旗号,但从产品定位与功能来看,两者并非同类对手,而是在不同出发点上,对“网关”能力做出了各自的解构与重塑。


一句话总结是:OpenRouter 是为程序员调用 AI 服务而生,而 Higress 是为企业交付 AI 应用而建。接下来,我们结合两个项目的使用界面,了解各自的定位和核心功能。


OpenRouter:为程序员调用 AI 服务而生


OpenRouter 的定位:围绕 “标准化模型的调用体验” 展开,持续提供增值能力的 SaaS 服务。功能上,OpenRouter 关注的是模型聚合(Model)与调用体验(Chat)两个核心维度。


模型聚合(Model):它支持对多家模型厂商,提供统一的 API,让用户通过单个端点访问数百个 AI 模型,同时通过白屏的参数配置,例如 input 类型、支持的上下文长度、单价筛选模型。



OpenRouter 为 400 多个模型和提供商提供了与 OpenAI 兼容的补全 API,可以直接调用,也可以使用 OpenAI SDK 调用。此外,还提供了一些第三方 SDK。



调用体验(Chat):在线多模型对话工具,提供统一的对话界面,方便开发者查看输出差异,对比模型的响应效果,进行提示词调试和评估上下文表现。



排行榜(Ranking):以 token 作为计量单位,提供了通用模型、Coding 模型、Agent 三个维度的调用量排行。



此外,围绕模型调用提供了诸多的体验优化,比如:


  • 路由与策略控制方面:提供了模型优先级设置、请求条件路由、Token 使用监控、失败重试等轻量控制能力,帮助开发者优化调用稳定性与成本效率。
  • 权限与多租户支持:支持为每个 API Key 设置访问范围、频率限制,便于团队共享资源同时保证安全隔离。
  • 可用性检测与模型状态反馈:尤其适合做 prompt 实验、A/B 调优等高频迭代的场景。


整体而言,OpenRouter 天然适用于构建模型调用的抽象层,但在更底层的网络协议、细粒度安全治理、企业应用接入等方面仍有明显短板。


Higress:为企业交付 AI 应用而建


Higress 的定位:为企业交付 AI 应用打造的网关,支撑的是企业 AI 应用的生产化落地。这意味着 Higress 服务的客户并不是程序员,而是企业,让企业可靠地把模型服务交付给用户使用,其三大使用场景如下:


  • 容器和微服务网关:提供从集群入口流量到后端微服务的管理,包括路由转发、安全认证、协议转化,并结合微服务治理能力提供全链路灰度、限流降级保障链路稳定。
  • 大模型网关:统一代理各主流大模型和自建大模型服务,提供 OpenAI兼容的访问方式,并提供二次 API KEY 签发、限流、安全防护、观测等治理能力 。
  • MCP 网关:支持 API-to-MCP 快速转化,并提供 MCP Server 代理、安全认证,以及统一观测、限流等治理能力。


因此,从 Higress 控制台上看,提供了企业应用接入时的路由、域名、服务来源配置,同时提供消费者管理、证书管理和网关的 CPU、Memory、用户请求等观测指标。



并通过丰富的插件,扩展网关的能力,例如限流、意图识别、内容审核审核等。



在 Higress 的 MCP 市场,可以将存量 API 转化为 Remote MCP Server,并上传到市场。



支持国内主流开源 Agent 的快速集成和调用,包括Cherry Studio/DeepChat//Lobe Chat/5ire...



此外,Higress 对多云与私有化部署友好,其架构支持多种部署形态,可灵活接入企业内已有应用架构体系。因此,Higress 是一款面向“复杂接入场景 + 高稳定性要求”的企业级 AI 网关,适合承担企业内部 AI 应用落地的基础设施角色。


服务和计费


从定位上看,OpenRouter 和 Higress 是在使用场景上,两种完全不同的 AI Gateway,因此服务和计费模式也完全不同。


由于 OpenRouter 提供的是模型的调用服务,因此是基于各个模型厂商的计费规则提供服务:


  • 通过 OpenRouter 申请各个模型的 API Key:充值 OpenRouter 的 Credit 额度,并收取 5.5% 过路费(支持加密货币,过路费 5%),Credit 按照模型厂商的定价进行等值消耗。
  • 使用自己的 API Key(BYOK),OpenRouter 加收 5% 过路费,通过 Credit 额度抵扣。
  • 部分能力通过 SDK 开源,比如 openrouter‑runner(Star 1k),提供多个模型的接入和 fallback 能力。


Higress 内核基于 Istio 和 Envoy,核心能力均是开源的,遵循 Apache-2.0 协议,提供公共云、专有云、混合云等多种部署模式。此外,提供云上托管版本阿里云 API 网关,在性能、稳定性、易用性、安全、云产品集成、可观测、以及其他企业级能力均作了增强。

相关文章
|
18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云栖大会|AI驱动的智能数据湖仓,高性能实时分析与深度洞察
2025云栖大会“AI驱动的智能数据湖仓”专场,汇聚夺畅、聚水潭、零跑汽车等企业及阿里云瑶池团队,分享AI时代下数据管理到分析的全链路实践,涵盖智能计算、弹性架构、多模态处理与数据安全,共探Data+AI融合新范式。
|
25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ava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四:学术分析 AI 项目 RAG 落地指南:基于 Spring AI 的本地与阿里云知识库实践
本文介绍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结合Spring AI与本地及云知识库实现学术分析AI应用,利用阿里云Qwen-Plus模型提升回答准确性与可信度。
575 90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四:学术分析 AI 项目 RAG 落地指南:基于 Spring AI 的本地与阿里云知识库实践
|
2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ava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本文讲解 Prompt 基本概念与 10 个优化技巧,结合学术分析 AI 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介绍 Spring AI 中 ChatClient 及 Advisors 的使用。
933 133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
人工智能 安全
使用Gateway with Inference Extension对接内容安全实现生成式AI内容审查
通过插入External Processing插件,Gateway with Inference Extension可对接阿里云内容安全,实现生成式AI输出的内容审查,确保AI应用合法合规。需先搭建环境并开通文本审核服务,再部署插件及配置策略,最后验证审查效果。
|
3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分布式计算
ODPS在AI时代的发展战略与技术演进分析报告
ODPS(现MaxCompute)历经十五年发展,从分布式计算平台演进为AI时代的数据基础设施,以超大规模处理、多模态融合与Data+AI协同为核心竞争力,支撑大模型训练与实时分析等前沿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数据驱动与智能化转型。
317 4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负载均衡 API
Vercel 发布 AI Gateway 神器!可一键访问数百个模型,助力零门槛开发 AI 应用
大家好,我是Immerse,独立开发者、AGI实践者。分享编程、AI干货、开源项目与个人思考。关注公众号“沉浸式趣谈”,获取独家内容。Vercel新推出的AI Gateway,统一多模型API,支持自动切换、负载均衡与零加价调用,让AI开发更高效稳定。一行代码切换模型,告别接口烦恼!
257 1
Vercel 发布 AI Gateway 神器!可一键访问数百个模型,助力零门槛开发 AI 应用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公募REITs专属AI多智能体查询分析项目
公募REITs专属AI多智能体查询分析项目。本项目是基于 OpenAI Agent 框架的多智能体项目,提供二级市场数据查询分析、招募说明书内容检索、公告信息检索、政策检索等多板块查询服务。支持图标绘制、文件生成。
公募REITs专属AI多智能体查询分析项目
|
2月前
|
人工智能
AI推理方法演进:Chain-of-Thought、Tree-of-Thought与Graph-of-Thought技术对比分析
大语言模型推理能力不断提升,从早期的规模扩展转向方法创新。2022年Google提出Chain-of-Thought(CoT),通过展示推理过程显著提升模型表现。随后,Tree-of-Thought(ToT)和Graph-of-Thought(GoT)相继出现,推理结构由线性链条演进为树状分支,最终发展为支持多节点连接的图网络。CoT成本低但易错传,ToT支持多路径探索与回溯,GoT则实现非线性、多维推理,适合复杂任务。三者在计算成本与推理能力上形成递进关系,推动AI推理向更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向发展。
191 4
|
2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拔俗AI智能营运分析助手软件系统:企业决策的"数据军师",让经营从"拍脑袋"变"精准导航"
AI智能营运分析助手打破数据孤岛,实时整合ERP、CRM等系统数据,自动生成报表、智能预警与可视化决策建议,助力企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提升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精准把握市场先机。(238字)
|
23天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监控
拔俗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让复杂数据“开口说话”的智能引擎
在数字化时代,多模态跨尺度大数据AI分析平台应运而生,打破数据孤岛,融合图像、文本、视频等多源信息,贯通微观与宏观尺度,实现智能诊断、预测与决策,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推动AI从“看懂”到“会思考”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