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献、查资料、做ppt、听讲座、记笔记、写读书报告……
从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学,即使从小优秀到大,但面对繁重的课业,陈吐翡依然分身乏术。
如何用更少的时间读完100页文献?
这是陈吐翡开始探索AI的原因,也意外开启了她的自媒体博主之路。
10分钟读完100页英文文献
除了上课,大四在读的陈吐翡还面临着毕业论文、升学申请、课外讲座等多重任务。论文开题临近,一篇50页的论文要2小时才能读完,如何快速总结文献、撰写综述?一度成为困扰陈吐翡的难题。
在一场北大校内的讲座中,陈吐翡从一位从事AI模型研发的学长口中听到了“通义”,于是她马上试用了一下。
陈吐翡评价,“通义阅读助手有一个设定的模板,包括全文摘要、方法描述、实验手段及总结,把论文的内容梳理得很清晰,对提高效率非常有帮助”。
陈吐翡的小红书作品
在发掘了一些AI使用技巧后,陈吐翡随手把经验发到了小红书上,结果一夜之间收获了1万多的点赞收藏。
看到评论区的真诚提问和感谢,陈吐翡坦言:“第一反应是惊喜,我好像火了,然后突然意识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不懂怎么使用AI。”
感受到AI经验分享的价值,陈吐翡逐渐坚定了做“AI自媒体博主”的想法。
80万字的书记不住细节?
开始做自媒体后,“提示词需要不断打磨,测评一个应用的各种功能也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陈吐翡越发感觉时间紧迫。
“课堂上,我经常遇到很耗时的作业,比如读书报告,好不容易把十多万字的书读完,到下笔的时候却想不起细节:人物关系是不是这样?某个桥段找不到?这个人的背景是什么?”
熟悉通义阅读助手之后,陈吐翡将看过的图书一键上传,马上生成全书摘要、章节概览、脑图分析,书中的细节信息都可以快速搜索,有了想法也能随时记录。
“通义不一定能‘替’你看书,但是可以帮你在阅读之后更好地回忆和理解。”陈吐翡说。
既是助教,又是私人翻译
在AI自媒体的内容创作中,陈吐翡还发掘了通义另一个很实用的功能。
“外教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老师有口音或者语速很快,还要兼顾做笔记,一不留神就错过很多信息”。
如何实时翻译,又能随时做记录?陈吐翡想到了通义实时记录。
“上课的时候打开电脑,左边放文献,中间是通义实时记录同步翻译,右边可以记笔记,又高效又精确。”陈吐翡这样描述自己的外教课日常。
除了“助教”,陈吐翡还把实时记录当作“私人翻译”。
“我有一次接到跨洋电话,接线员口音很重,我马上想到用实时记录来翻译,接线员的每一句话都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沟通基本没有障碍。”
因为自媒体,成了“AI专家”
成为AI自媒体博主之后,陈吐翡深度测评了很多AI应用,不仅收获了11万粉丝,还在钻研AI的过程中探索了通义的各种可能性:
从北大学生到AI传播者
成为AI自媒体博主的几个月里,陈吐翡“北大学生”的标签既给她带来流量,也让她受到了一些质疑。
“北大不搞科研去做自媒体?”
“好好读书吧,为什么要当网红?”
“北大去做短视频,简直浪费教育资源。”
……
听到类似的声音,陈吐翡说:“开始心里会有点犹豫,但仔细思考后,我意识到自己不是网红,而是知识分享者,我把自己的经验真诚分享,正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但随着网络和身边同学的请教越来越多,陈吐翡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我认为很平常的AI技巧,大家都不知道?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不会使用AI的人也有很多,可想而知AI在整个社会中的信息差有多大。”
从北大学生到偶然走红的小红书AI博主,陈吐翡逐渐看到横亘在AI与普通人面前的信息鸿沟。她做博主的心态也逐渐产生了改变:从展示自我,到实现个人价值,到如今“将传播AI当作自己的使命”。
正如陈吐翡所说:“AI势必将和互联网一样常见,学习AI、使用AI,一定会成为每个人必修的课题。”
🎉 福利环节 🎉
评论区点赞前3
可以领取通义2025年定制日历
活动截止时间:2025年1月20日 17:00
推荐阅读
刚刚,通义万相模型能力重磅升级!
请大数据把我推给需要「写公文」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