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检测的结果数据都有什么属性?

简介: 【10月更文挑战第26天】人像检测的结果数据都有什么属性?

人像检测的结果数据通常包括多种属性,这些属性可以提供关于被检测人像的详细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像检测结果数据属性:

  1. 位置信息

    • 人脸矩形框位置:这是一组像素坐标,用于描述人脸在图像中的位置,包括左边缘、顶部、宽度和高度[^4^]。
    • 关键点坐标:精确定位人脸上的多个关键点,如脸颊、眉、眼、口、鼻等五官及轮廓的坐标[^5^]。
  2. 身份信息

    • 人脸ID:在图像中检测到的每个人脸的唯一标识符字符串[^4^]。
  3. 外观特征

    • 性别:识别人脸的性别信息[^2^][^3^][^5^]。
    • 年龄阶段:估计人脸的年龄范围[^3^][^5^]。
    • 表情与情绪:分析人脸的表情特征,判断情绪状态,如愤怒、厌恶、恐惧、高兴等[^5^]。
    • 头部姿态:描述人脸在3D空间中的摆向,包括翻滚角、偏航角和俯仰角[^4^]。
  4. 配饰与遮挡

    • 配饰:指示人脸是否戴有配饰,如头饰、眼镜、口罩等,并给出置信度分数[^4^]。
    • 遮挡情况:指示是否存在遮挡人脸部位的物体,如眼睛、额头或嘴巴是否被遮挡[^4^]。
  5. 质量评估

    • 图片质量控制:分析图片中人脸的遮挡度、模糊度、光照强度、姿态角度、完整度、大小等特征,确保图片符合质量标准[^5^]。
    • 活体检测:基于单张图片中人像的破绽(如摩尔纹、成像畸形等),判断图片是否为二次翻拍,过滤不符合标准的人脸[^5^]。
  6. 其他属性

    • 人脸质量信息:评估人脸的整体质量,可能包括清晰度、对比度等因素[^5^]。
    • 类型识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识别出人脸所属的类型或类别,但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算法设计[^5^]。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像检测系统或算法可能会提供不同种类的属性信息。此外,由于人像检测技术涉及复杂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因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像质量、光照条件、面部表情和姿态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人像检测结果数据属性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而有所差异。

目录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物联网
InstantID:一张照片,无需训练,秒级个人写真生成
InstantID 是由InstantX项目组推出的一种SOTA的tuning-free方法,只需单个图像即可实现 ID 保留生成,并支持各种下游任务。
|
3月前
|
测试技术 Swift 开发者
可调节推理预算,字节Seed团队开源大型语言模型 Seed-OSS 系列!
字节跳动 Seed 团队正式发布了 Seed-OSS 系列开源大型语言模型,提供强大的长上下文、推理、代理和通用功能,以及对开发者友好的多功能特性。
380 9
|
3月前
|
人工智能
AI界的篮球赛AI-BA来了,NBA中国赛2025比赛门票等你来拿
AI界的篮球赛AI-BA来了,NBA中国赛2025比赛门票等你来拿
130 9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面壁开源多模态新旗舰MiniCPM-V 4.5,8B 性能超越 72B,高刷视频理解又准又快
今天,面壁智能正式开源 8B 参数的面壁小钢炮 MiniCPM-V 4.5 多模态旗舰模型,成为行业首个具备“高刷”视频理解能力的多模态模型,看得准、看得快,看得长!高刷视频理解、长视频理解、OCR、文档解析能力同级 SOTA,且性能超过 Qwen2.5-VL 72B,堪称最强端侧多模态模型。
390 9
|
数据采集 Python
Python实用记录(七):通过retinaface对CASIA-WebFace人脸数据集进行清洗,并把错误图路径放入txt文档
使用RetinaFace模型对CASIA-WebFace人脸数据集进行清洗,并将无法检测到人脸的图片路径记录到txt文档中。
294 1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Serverless 数据处理
通过图片视觉理解,结构化提取属性信息
邀请您参加图片信息提取挑战!使用AI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通过部署应用并上传图片信息截图,即可赢取南瓜蒲团坐垫,每日限量50个,先到先得。活动截止至2024年12月27日16:00。立即访问活动页面参与吧!
162 8
|
数据采集 传感器 存储
数据采集
【6月更文挑战第16天】数据采集。
382 12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挖大模型幻觉!哈佛大学最新报告:LLM等价于众包,只是在输出网络共识
大型语言模型(LLM)如ChatGPT正改变人机交互,但在生成看似真实的错误信息方面存在“幻觉”问题。这种现象源于LLM依赖统计概率而非语义理解,导致在处理争议或冷门话题时易出错。研究显示,LLM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尽管如此,LLM仍具巨大潜力,需持续优化并保持批判性使用。
209 12
|
12月前
|
JSON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Way To Prompt系列(1): 为什么大模型连"Strawberry"的"r"都数不对?一招“理由先行”显著提升模型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两个常见的大模型翻车问题入手解析这些问题背后体现的大模型技术原理(Tokenization与预测下一个Token),并解释了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接着我们利用CoT(思维链)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基于上述原理试图剖析CoT方法起作用的可能原因,最后提出【理由先行】风格这一简单有效的Prompt Trick。
275 2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大模型体验体验报告:OpenAI-O1内置思维链和多个llm组合出的COT有啥区别?传统道家理论+中学生物理奥赛题测试,名不虚传还是名副其实?
一个月前,o1发布时,虽然让人提前体验,但自己并未进行测试。近期终于有机会使用,却仍忘记第一时间测试。本文通过两个测试案例展示了o1的强大能力:一是关于丹田及练气的详细解答,二是解决一道复杂的中学生物理奥赛题。o1的知识面广泛、推理迅速,令人印象深刻。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赋予o1更多能力,使其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如果你有好的测试题,欢迎留言,一起探索o1的潜力。
44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